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6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进新品种 拓宽增收路
——记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驻壶关县绍良村工作队
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种植的西红柿新品种“布尼奥尔”长势喜人。
本报记者 刘业飞 通讯员 张彦成 摄

本报记者 刘业飞

“2024年,绍良村新建设了50余个‘布尼奥尔’西红柿大棚,不仅改善了西红柿种植结构,也带动了更多村民投身产业种植。”日前,记者在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采访时,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彦成介绍,“近年来,西红柿成了绍良村村民的‘致富果’,今年驻村工作队又帮大家引进了新品种,村民们对西红柿增收信心十足。” 绍良村以种植旱地西红柿闻名遐迩,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该村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在巩固衔接帮扶中,立足村情和产业实际,每年争取项目建设资金近20万元,为该村“千万工程”添砖加瓦。位于该村西头的明清古建筑“三官阁”,为旧时晋商古道的一处关隘,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仍然向世人传递着曾经的辉煌。

2023年,经驻村工作队修缮加固和道路拓宽后,这座印证晋商古道的关隘又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不少过往游客驻足观看。

255省道是壶关县城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一条主要道路,驻村工作队对途经该村的道路进行了综合治理,小花圃、小公园、小停车场、小休息亭随处可见,增强了游客在旅途中的体验感。

“省税务局驻村工作队能干事、干实事,村里比起以前真是大变样,我们村也变成了美丽乡村,村民致富也有了奔头。”说起驻村工作队,村里的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以文化人,以业促收。驻村工作队不仅优化乡村振兴人文环境,更注重产业帮扶。按照省税务局党委“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学习省内外有关产业振兴的典型经验,加强西红柿产业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探索改良西红柿种植方式和品种,提升品质,把特色产业做到极致”的工作思路,驻村工作队特邀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到壶关县调研指导,为蔬菜产业出谋划策、把脉问诊,并为广大农业种植户授课;帮助绍良阳光合作社成功引进羊肚菌大棚种植项目,仅这一项就为村民增收30余万元;2024年,在西红柿种植前夕,工作队把山西土泥院士工作站的专家请到西红柿种植大棚,帮扶引进了西红柿新品种“布尼奥尔”,种植大户、绍良成长合作社社员张计兰与院士工作站当场签下了试种3个大棚的合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驻村工作队不仅积极引导村民改善种植结构,还不断提高西红柿产业附加值,先后建成年产量300万瓶的西红柿酱加工厂,每年还组织开展大批量消费帮扶活动,助力该村西红柿销售。

“省税务局驻村工作队不仅给绍良村送资金送项目,还帮助引进专家老师,引进西红柿新品种,我们这些农民种植户的干劲儿更足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宽了!”张计兰高兴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民俗文化
   第06版:专题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理论·践悟
引进新品种 拓宽增收路
省新闻战线业务骨干“强四力、促 精品”培训班在南京大学开班
新品众多消费旺
为让百姓享受更多特色金融服务
晋城获评中央财政支持全国普惠金融示范区
百亩盐碱地 变身“米粮仓”
率先开展“零运费助农惠民”行动
颜值提升有商机 拉动消费“美业”兴
复旦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封面采用“高平潞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