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在吕梁市调研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金湘军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作出新贡献。
吕梁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吕梁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围绕打造“985”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务实合作,统筹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发挥好各类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更多先进技术在吕梁应用、更多科技成果在吕梁落地。
在临兴气田中联煤层气LX-161钻井现场,徐工深井钻机技术主管聂景龙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你看我们现在的设备,集成了猫道、铁钻工、动力卡瓦,在管机处理方面可以实现无人工作业。”
据聂景龙介绍,他们操作的钻机集成了整个数据化管理系统,用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控到钻机的运行参数、运行状态。同时,同类型的钻机在同等地层的情况下,新钻机效率比传统石油钻机提高了10%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临兴气田作为我省最大的煤成气区块,肩负着全省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任务,所以,吕梁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与应用。聂景龙充满自信地说:“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新技术装备投入使用,我们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将不断加快,进一步推动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开采跑出‘加速度’。”
发展现代农业是吕梁农业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之一,目的就是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文水县下曲镇北辛店村智慧农业示范种植项目现场,吕梁润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波告诉记者:“从我们示范种植结果看,通过减量施肥,与常规种植相比减肥66.9%,对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减少面源污染、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水县农田多为粉砂性(表层)及粉砂粘性(下层土壤)土质,传统种植采用“大水漫灌、泡田饱水”,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和营养成分流失。针对这种情况,从去年开始,吕梁润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启动5000亩绿色低碳高质量种植示范项目建设,采取以菌根真菌为核心的“作物—微生物—介质—土壤”多元协同构效生态系统法综合改造利用技术,种植耐盐碱有机高粱、水稻、玉米和藜麦等作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吕梁市大力推进校地合作。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们一方面赴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就如何促进校地合作、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另一方面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为契机,赴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禹州集团等机构和企业考察交流,努力吸引先进地区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在吕梁汇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从目前看,校地合作在吕梁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例如,围绕“985”重点产业链,该市大力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计划专项,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政策支持范围,将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韶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高校和企业列入开发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项支持范围,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吕梁市通过两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149名,超额完成89名。这些高层次科技人才更多向企业倾斜,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为吕梁转型高质量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