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8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石小白”叩醒阳泉水泉沟化石群
本报记者 郭强
白志君常年坚持在水泉沟科达木化石现场科学考察。杜爱清 摄

“这些科达木化石朝着一个方向的定向排列,显示出河流入海处三角洲的古地理环境,如果就地建成博物馆,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秦始皇兵马俑坑。”在阳泉矿区水泉沟科达木化石现场,谈起木化石群的历史和未来,白志君如数家珍。

白志君是阳泉矿区“四名人才”中的“名家”,人称“化石小白”。“白氏桃河兽”“白氏原始柏型木”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经他之手,一个国家级木化石群保护区的真容在阳泉这块大地上掀开面纱,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是“中国地质事业摇篮之一”——阳泉市矿区石卜咀村水泉沟国家级木化石群保护区。数亿年前的动物活动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故事,数亿年前的植物生长在这里留下了一道道年轮。水泉沟地质岩层出露明显,阳泉已经发现的223种植物化石、200余种海洋生物化石,水泉沟基本都有分布。1870年以来,先后有德国的李希霍芬、梭尔格,我国的丁文江、李四光等科学家到水泉沟进行科研活动。其中,瓣齿鲨化石发现后,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等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白志君介绍,据《山西的石炭系》记载,1923年至1926年,李四光先生在水泉沟对煤系地层中的蜓类化石进行了研究,并专门创造了汉字“蜓”来命名这些古生物化石。1927年,他的著作《中国北部之蜓科化石》发表,正式命名了钱石、猴石等6个地质岩层名称。

水泉沟化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李四光在水泉沟对40余件蜓科化石的描述;何锡粼、范炳恒等对水泉沟125种腕足动物的描述,命名的8个腕足类国际新种;中科院南古所在水泉沟发现并国际命名的混合阳泉木,水泉沟北部发现并获得国际命名的白氏原始柏型木;中国首次发现的瓣齿鲨化石在水泉沟亦有分布。此外,水泉沟发现的大量木化石、软骨鱼类(即鲨鱼)和昆虫化石仍在开展研究,未来还会取得更多重要的发现。

水泉沟化石群吸引了省内外的青少年研学团体或旅游团体,有望成为国内著名的化石旅游打卡地。阳泉市矿区正谋划在完善化石博物馆藏品的同时,筹划建设李四光化石(地质)博物馆及公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桃河开两岸,九壑玉耙封。辇过石泼水,遥闻卖醋声。”这首出自康熙之手的《过魁星楼》,所写的就是阳泉市矿区石卜咀村。这位皇帝哪曾想到,200年后,这里会成为地质学中平定石灰岩、腰固石灰岩、四节石灰岩、固石灰岩、钱石灰岩和猴石灰岩等学术名词的诞生地,并成为化石文化的新名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综合
我省确定三大重点任务 建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我省目前共划定1599个环境管控单元
运城向外输送就业人员9万余人
七夕节将至, “浪漫经济”爱“你”没商量
同比增长69.27%
达成意向采购4.6万吨
“化石小白”叩醒阳泉水泉沟化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