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刘迎春
产业链“短板”其实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行走阳高,记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
根据经济学“微笑曲线”理论,曲线左端为产前供给研发,中端为产品生产,右端为品牌营销,左右两端附加值更高,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微笑符号。由此可见,产品优势是基础,但是仅靠拼资源不可持续,只有做强产前、产后,才能抢占产业制高点,让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优美。
在阳高设施农业产业的“微笑曲线”中,中端的生产和产后的品牌营销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产前的育苗环节却是尚未补齐的“短板”,同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7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阳高县狮子屯乡下梁源村北的昌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的一栋育苗大棚,只见一指高的秧苗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根系发达的南瓜苗,上层是育苗技术人员嫁接好的黄瓜苗。务工人员正将可以上市的秧苗一一取出,整齐摆放在蓝色的秧苗筐内。
像这样的农民育苗专业合作社,阳高县有12家,年育苗量在500万株以上的仅有2家,全县全年规模化育苗4000万株,集约化育苗程度只有13%,而该县蔬菜种苗需求量在3亿株左右,优质种苗缺口很大。同时,当地多数菜农并不愿意接受品种较好但价格较高的种苗,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限制当地设施蔬菜的产量或者品质。
让记者兴奋不已的是,阳高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努力引导育苗企业提档升级,力争每年扶持2到3家集约化育苗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用3至5年时间让全县集约化育苗量达到2.6亿株,集约化育苗程度达到85%。该县农业部门还将出台细则对规模育苗户进行奖补,推动育苗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提升组织化程度,促进优质种苗数量提升、价格下降。
阳高设施农业产业链发展路径已然明晰:提升中间,做强两端,凝聚多方合力,再塑产业新优势,从“一棵好苗”到“一桌好菜”,全力打造一条上扬的产业链“微笑曲线”,让“阳高红”及“缤纷蔬果姐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