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9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右玉混糖饼:让归乡人再尝家味道

本报记者 刘成根

随着中秋佳节的脚步渐近,朔州市的街头巷尾弥漫着一股独特的香气。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右玉混糖饼以独特的风味,成为中秋时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唤起了无数人的乡愁。

9月12日,记者在朔州市区一家传统糕点工坊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右玉混糖饼,在灯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师傅们正精心制作着混糖饼,从和面、调配原料、包馅、按压成型到烘烤出炉,一气呵成。刚出炉的混糖饼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工坊的辛师傅介绍说:“右玉混糖饼的独特之处在于加入了当地特产的胡麻油。我们制作的混糖饼有3种口味:白糖、红糖和五仁馅。红糖混糖饼融合了红糖的甜香和玫瑰的芬芳,其糖水与面粉的比例为2:1,油与面粉的比例为3:1,糖水温度控制在55摄氏度左右,这样烤制出的饼才会香甜且松软。”

辛师傅还告诉记者,烘烤是制作混糖饼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直接关系到饼的口感和色泽。

“我们始终坚持传统手工制作,保持混糖饼的老配方和老味道,让归乡人能够重温家乡的味道。”辛师傅表示,“我们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每天制作约2000个混糖饼,在中秋节期间每天将制作近5万个,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土味道”承载着浓厚的乡情,更见证了右玉混糖饼400多年的传承历史。如今,它不仅仅是一块饼,更承载着家的味道,承载着乡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公告
   第04版:理论·践悟
深情厚意寄明月
拒绝“天价”月饼
右玉混糖饼:让归乡人再尝家味道
宁脆苹果观摩交流会在大宁举行
蒙山换新颜 体验不一般
国铁太原局增开89对旅客列车
太原市文旅局推出8条主题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