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304个村民委员会、3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3054人。
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中国古建博物馆”“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之乡”,拥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全国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等荣誉。
高平市农业基础较好。全市耕地面积62万亩,土地肥沃,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机械化旱作农业基地。高平素有“生猪之乡”的美誉,是受国务院奖励的生猪基地示范市、生猪调出大县(市),是全省“一县一业”生猪示范县(市)、第一养猪大县(市),全市年生猪出栏达100万头。高平素有“梨乡”之称,所产黄梨个大、香甜适口、水分大、耐贮运,有大黄梨、削梨等十多个品种,其中以陈区镇铁炉村所产的大黄梨品质最优,俗名“铁炉梨”,明、清时曾为贡品。
高平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市)、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试点县(市)和全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已形成生猪、黄梨、红薯、蔬菜、丝绸5条全产业链。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1235”战略,紧紧扭住“两件大事”,努力做好“四篇文章”,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4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县(市)前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排晋城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4658元,增长5.7%,增速排晋城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454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5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