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域经济特色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9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绿色种养循环之路 绽放生态农业之花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崔亚妮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山阴县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和奶牛养殖。通过推行绿色种养循环模式,牧草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成为了该县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

一方面,山阴县明确了“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发展思路,将牧草产业作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在土地流转、资金补贴、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大规模种植牧草,增加了植被覆盖度,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牧草种植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修复作用。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规模优势。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骏宝宸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引领牧草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通过与合作社、农户建立合作关系,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示范种植、加工销售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另一方面,山阴县牢牢抓住优质牧草供给这一核心,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走绿色种养循环之路,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牧草产业与畜牧业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绿色种养循环模式,牧草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而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又作为有机肥料回归农田,初步实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牧草的生长,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益,为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企业在绿色种养循环思路的指引下,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不断提升产业链条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农民则通过参与牧草种植和加工等环节,有效缓解了玉米价格下行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可见,山阴县走绿色种养循环之路,为生态农业的绽放增添了绚丽色彩。牧草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生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县域经济特色县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公告
   第06版:县域经济特色县
   第08版:理论·践悟
山阴:奏响雁门关外“农牧交响”雄壮进行曲
走绿色种养循环之路 绽放生态农业之花
从厚重历史走来 向崭新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