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支持加大力度 增量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
——解读前三季度金融数据

新华社记者 吴雨 任军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400万亿元、广义货币(M2)稳中有升、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发布了前三季度的金融数据。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有何亮点?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领域?金融政策“组合拳”效果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M2余额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

“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贷款保持稳定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当前金融总量总体平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首次突破400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有力有效。不过,金融管理部门正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金融总量增长正处于“减速提质”阶段。

分结构来看,今年以来,企业贷款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较多,这为稳投资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是贷款增加的主力军。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9.66万亿元,占比超七成。

具体来看,信贷资金流向了哪里?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这些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信贷结构也相应调整。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实体经济发力,引导越来越多信贷资源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此外,我国利率水平保持稳中有降态势,有助于企业和居民降低融资成本,减少利息负担。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9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32%,比上月低约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78个基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63%,比上年同期低约21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社会预期偏弱,短期内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对此,金融管理部门加大政策力度,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注重提振信心。

9月下旬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快速落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落地,社会有效需求将逐步恢复。”温彬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政策“组合拳”超预期、强有力,抓住了房地产、资本市场两个关键点。

近期,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已出现积极变化:多地楼市人气开始回暖,成交活跃度提升;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有所减少,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所改善。

一家国有大行深圳市分行的工作人员透露,9月25日以来,该行个人按揭提前还贷日均申请量较9月上中旬日均水平下降六成。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布的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也曾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同时,要发挥政策合力,推动供需匹配。

“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明确部署,彰显党中央全力提振经济的信心决心。

记者了解到,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观察前期政策效果,加快推动政策生效。货币政策还有充足空间和储备,将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民企100强榜单·综合
金融支持加大力度 增量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
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如何发力?
前三季度外贸数据出炉,稳增长态势延续
收获在金秋
新能源车“买车易、修车难”问题凸显,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