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践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级托管模式:基层消化内镜人才培养的山西实践

■ 汪嵘 李丹

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消化内镜诊疗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不高、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突出。

在中国健康战略的指导下,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山西省卫生健康委通过省级托管模式,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实现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面托管。省级公立医院在山西省的医疗体系中犹如璀璨的明珠,拥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这种托管模式打破了以往基层与省级医院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省级公立医院托管基层医疗机构,意味着将优质的医疗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人才储备延伸到基层。这一模式的开启,就像在基层医疗的土壤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基层消化内镜人才面临的现状。首先,人才数量不足。在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中,消化内镜专业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大量的基层患者需要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却只能前往省级医院,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其次,技术水平滞后。部分基层消化内镜医护人员仅仅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一些复杂的病症诊断和治疗技术难以企及,这是因为基层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医护人员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操作规范。再次,基层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年轻的、有潜力的消化内镜人才更倾向于向大城市或者省级公立医院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基层人才的匮乏。

在精心构建基层消化内镜人才培训体系的过程中,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多角度考量,以确保这一体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这不仅涉及对培训内容的精心设计,以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还包括对培训方法的创新,以提高培训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为基层医生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从而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服务热情、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消化内镜专业人才队伍。

政府支持是构建体系的前提。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布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明确了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以及培训管理要求,以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整体增加消化内镜专业人才数量,全面提高诊疗水平,举办了消化及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普及与提升培训项目——地市培训学员交流会。我省发布《山西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能力现代化等目标,为消化内镜等专业领域提供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山西省人民医院等省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签订专科帮扶项目协议,推广内镜的适应性技术,包括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下息肉切除等,促进基层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推广和规范。

培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在理论课程方面,要构建全面且深入的知识体系,涵盖从消化系统的基础解剖知识,到消化内镜的原理、种类、操作规范等内容,以确保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在实践课程方面,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最基本的消化内镜操作练起,逐步进阶到复杂的操作。实践课程的场地应尽可能安排在省级公立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让基层医护人员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习,并且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手把手指导。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支撑。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培训的效果。从省级公立医院选拔师资时,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过硬,要在消化内镜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其次,教学能力至关重要。专家要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基层医护人员,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技术问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基层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了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要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活动,让专家们能够更好地根据基层医护人员的特点进行教学。

评估体系是培训检验的手段。培训评估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过程评估方面,要贯穿培训的始终。定期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在理论学习阶段,通过考试来检查他们对消化内镜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践操作阶段,通过模拟操作考核、临床实际操作评估等方式,检验他们的操作技能是否达标。过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便调整培训方案。在结果评估方面,要关注医护人员回到基层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表现。通过结果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培训的最终效果,为后续的培训改进提供依据。

信息建设是双向交流的平台。建立省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双向交流信息共享平台,这个平台要涵盖医疗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等多个方面,省级医院的专家可以定期到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和教学,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省级医院的最新技术动态和专家资源信息,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随着省级公立医院托管模式下基层消化内镜人才培训体系的逐步构建和完善,我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将迎来质的飞跃。基层消化内镜人才的不断成长,将使更多的基层患者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服务。这不仅能够减轻省级医院的就医压力,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就医难题。同时,这一模式也将为其他医疗领域的基层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在政府、省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基层消化内镜人才培养将在全国树立起一个典范,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在消化内镜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服务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本文系2024年度山西省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研究课题“省级公立医院托管模式下基层消化内镜人才培训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XRLZY202403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理论·践悟
立足经济监督定位 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省级托管模式:基层消化内镜人才培养的山西实践
运用审计成果 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