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记者了解到,大同市每年拿出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该市首先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发展就业容纳率高、乘数效应大、就业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畅通农业促就业、文旅促就业、数字服务业促就业、代加工促就业“四大渠道”,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和无物业小区集中整顿增加城市就业率,依托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待业人群找工作难的实际问题,累计带动就业超过30万人。
其次,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育等民生工作。加大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支持办好通航、数据科技等职业院校;连续3年开展“降费用、提服务”医疗惠民行动,累计降低费用1.2亿元,在今年9月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统筹推进城乡幸福养老、环卫工早餐补助提标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