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标准地”改革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共出让“标准地”1796宗,面积13.27万亩

本报太原11月14日讯(记者 王佳丽)11月13日,全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交流会在太原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标准地”改革至今,我省共出让“标准地”1796宗,面积13.27万亩。全省工业类开发区全部实现了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工业用地,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标准地”改革之前,企业面临投入成本较大、评价事项繁杂等问题,如工业项目在拿地后才依据相关政策着手开展区域评价和设定控制性指标,且具体审批事项涉及部门多、流程复杂、耗时较长,企业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成本极大,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投资项目的信心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2020年1月,我省全面启动“标准地”改革工作,系统推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组合拳,省自然资源厅等9个部门联合成立厅际联席会议,先后印发20余份政策文件,确保改革举措在全省落地开花。截至2023年底,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7项区域评价已全部完成,推动了工业项目快速落地,提升了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和土地要素保障能力。

在13日的交流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姚青林表示,省自然资源厅注重“标准地”改革的创新,引导在“标准地”上建设标准化厂房,项目主体可通过长期租赁或定期回购两种方式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即刻投产。把“标准地”出让与“弹性出让”紧密挂钩,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标准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将“标准地”改革融入“地证同交”服务模式,交付用地同步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截至目前,全省已在106宗“标准地”上建设545.2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实现“弹性出让”标准地53宗,面积3100亩;实现“地证同交”368宗,面积2.46万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公告
   第07版:公告
   第08版:理论·践悟
山西“标准地”改革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山西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汾河灌区 秋冬浇工作有序推进
平陆打通零工人员 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全国率先启动质量技术科技帮扶员派驻工作
2
上好开业“第一课” 赢在竞争“起跑线”
运城海关 助力“运城—香港”航线复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