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践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
——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 张瑞娇 葛玮

卓越工程师是德才兼备、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工程人才,其典范作用激励着广大工程人才不断追求卓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学院课题组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结合“科技报国,创新争先,埋头苦干”的卓越工程师基本精神内涵,依托学院多年应用型办学实践,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索,旨在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及完善人才供需适配机制,助推工科毕业生发挥所学所长,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概况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工程师的摇篮”为办学宗旨,以“涅石传承,匠心筑梦”为办学特色。其中“涅石传承”是指学院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担当,以培养能源行业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赓续服务能源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继承服务能源产业链的创新基因;“匠心筑梦”是指学院在长期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传承“太行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艰苦卓绝的“护矿精神”为指引,实现强国梦想的理想追求。

学院现以采煤工程与矿山机械两个优势学科提升各专业建设理念,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近日,学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与企业深度合作,为优秀拔尖学子开设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示范班。该班级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工程教育和企业工作实践,在工程领域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或优秀创新人才。

二、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一)“卓越工程师”思想品德培养:固本立身,坚守特质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思政工作为引领,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坚持“大思政”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运用卓越工程师精神和办学特色育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全环节‌。

1.筑牢理想根基,加强职业素养

一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促进其增强理论自信,主动认识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自觉融入强国复兴伟业;二是引导学生以“太行精神”凝心铸魂,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专注锻造精品工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忠诚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三是引导学生以“工匠精神”启智润心,培育良好职业素养,包括政治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提升自己兴盛党业、技能强国的本领。

2.坚守办学特色,培育从业品质

引导学生践行“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校训,培育他们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从业品质:一是养成实干、简朴、笃实的职业作风,树立精品意识,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展非党员学生入党,广泛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思政实践教学,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团建活动,锤炼学生品格,让其适应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卓越工程师”专业能力培养: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应继续完善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坚持高质量办学,以提升大学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1.“五元联动”布局,致力惟实励新

当前,学院坚持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联合企业、科研机构,构建了“五元联动”的“产学研用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继续完善以下工作:一是校企研合作建成集创新教育、创新实践、创新孵化于一体的创新教育新模式;二是实行校企地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中心,共同探索“实习+就业”及“订单式”培养模式,协同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合力破解毕业生就业问题;三是实行“引育并举”,在本校教师进企业锻炼的同时,应聘任高素质企业人才担任专业导师,建设起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2.推动高质办学,建设人才高地

一是运用六大文化体系,即党建文化“领航”、精神文化“凝心”、廉洁文化“修身”、质量文化“育人”、制度文化“立行”、环境文化“润心”,为学院高质量办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班为试点,推进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新局面,促使学生形成以择业代替就业的观念,打开职业新天地;三是继续通过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对接新兴产业发展群,与城市“抱团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及为社会提供科普服务等方式,为推进国家建设、山西省转型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丰富办学目标内涵,促进大学生始终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金资助: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政研究项目,编号SYH2023-02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理论·践悟
   第04版:专题报道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
欢 迎 赐 稿
全媒体时代如何做一名合格记者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摄像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