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倬
所谓“融媒体时代”,就是指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媒介融合,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运行。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以网络为中心的新兴媒体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地方党报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将融媒体时代的新观念与新技术广泛融入日常新闻摄影工作中。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特点
(一)新闻摄影的参与者及其创作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如今,伴随手机拍照功能的广泛使用以及信息传播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开始参与到新闻摄影的创作中。摄影技术和相关知识不再是摄影师的专属,业界对专业新闻摄影人员在角色转型与技能升级方面的期望也逐步提高。新闻摄影从业者必须在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摄影器材进行新闻影像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使用非专业摄影工具进行高标准新闻作品制作的工作技能。
(二)新闻摄影的传播方式显示出丰富多样的演变特点
随着新兴传播媒体平台的不断壮大,目前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渠道已不仅仅依赖于纸质媒介,更多借助微博、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这使得新闻的传播效率和覆盖面相对传统纸媒有了显著提升。然而,网络平台上的新闻报道内容的可信度和表达深度却良莠不齐,虚假和低质量的新闻摄影报道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时有出现。
二、地方党报新闻摄影工作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做好选题策划,体现“本土化”特色
为了能够更好地彰显地方党报的特性并提升其作为新闻宣传平台的效能,必须在新闻报道中着重反映其地方“本土化”的风格。党报的新闻内容政治性强,往往会给受众带来一种严肃的固有印象,因此,摄影记者需要在制作好有关政府事务的严肃权威报道的同时,也能够充分立足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真实需求,围绕本地独特的人文景观,策划、拍摄、制作出能够真实反映本地百姓独特生活的新闻作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对多元新闻信息的渴求。一方面,摄影记者需要深入乡村、社区倾听民声,生动捕捉各地的风土人情,从而真实鲜活地反映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摄影记者应当掌握从多种视角切入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基于丰富的图文内容,尝试以新颖的视角分析解读拍摄内容的新闻要点,进而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信息和价值进行拍摄,努力展示出富有新意的摄影作品,使得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全面立体的认知和理解。
(二)丰富拍摄途径,掌握媒体融合技能
近几年,伴随着电子技术产品的不断进步,对于党报的新闻摄影记者而言,除传统专业的摄影器材外,还可以考虑加入使用更多非专业电子摄影设备来进行新闻拍摄,以便更加灵活快捷地满足日常新闻报道需求。例如,在涉及长时间或长距离拍摄的情境中,常规的专业摄影设备由于体积大且笨重,往往难以携带和操作。如今,智能手机媒体的发展使得摄影记者能够打破器材的局限,实现方便快捷的即兴拍摄,从而能够及时捕捉到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情感渲染的新闻摄影素材。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开始运用这种设备进行报道拍摄。此项拍摄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摄影记者打破传统拍摄场景的限制,借助无人机的高空视角拍摄到独特的画面,以此满足受众丰富的视觉需求。尤其是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无人机能够提供全面的360度摄影,这使得影像记录与演示更加生动清晰。因此,摄影记者应当积极探索和掌握各种摄影器材的使用,提升使用非专业电子摄影设备创作优质影像的能力,以此来增加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三)与短视频进行深度融合
在当今的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已然成为传递新闻影像的重要方式之一。除了传统纸媒时期积累的摄影技能,摄影记者现在还必须能够熟练地拍摄和制作短视频,这已越来越成为摄影记者完成新闻摄影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拍摄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一是摄影记者必须对每个新闻题材摄影的最终呈现效果进行评估,然后按需进行拍摄以及完成相应后期的精细制作;二是必须掌握不同平台对图像或短视频的特定需求,并根据这些要求提供相应的新闻传播素材;三是考虑到新闻的及时性与制作高质量短视频所需的繁重工作量,在实际操作中,短视频创作的各个环节通常难以由单一个体独立完成,因此,对于重要时事新闻,各地党报的摄影团队需要在内部各摄影记者之间进行紧密的沟通协作,共同配合,积极推进完成短视频的策划、拍摄及制作等各个环节。
在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在其新闻事业的持续发展中,既面临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地方党报的新闻摄影记者应当重新审视自身行业地位和职业目标,以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为基础,通过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表现手法来记录和呈现本地经济社会新闻事件中的真实、善良与美好。地方党媒还应该充分利用其在地方主流媒体中的权威地位,以多样化的整合策略为发展基础,不断丰富内容表达,积极推动地方党报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性丰富性,从而为地方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吕梁日报社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