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践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如何做强“时政+评论”报道矩阵

■ 智慧萍

时政报道重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位置。时政评论则以深度思想,引领时代、传播文明。在新媒体时代,不管媒体形态、宣传格局、传播方式怎么变化,主流思想、精辟观点始终是增强党媒生命力的核心之要。

近年来,晋中日报社不断探索创新,强化时政报道与时政评论融合发展,围绕晋中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紧抓住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出《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晋中篇章》《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系列评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时政+评论”报道矩阵,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为晋中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注入强劲的思想力量。

社论是党报的思想灵魂,政论则是亮明观点、阐释政策,以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在一个地方,市委、市政府实施重大决策部署,通常以会议形式举行,会议报道注重程式化和领导讲话,难以用读者的视角深入剖析、细致阐述、把事件说透讲深。这时候,时政评论就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运用“大众话”的语言,掌握好“时度效”,从政策方针、立场观点及相关背景等方面入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力发声,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一、语言“大众话”,增强贴近性,提升传播力

有些时候,人们不愿看、不爱读一些时政评论,很大的原因在于道理讲得太多、表达高深莫测、语言生硬不通俗。读完文章,人们的总体感觉是离群众的生活较远,与实际结合不起来,显得沉闷、呆板。相反,以民生视角切入、语言生动俏皮,读起来朗朗上口、颇具感染力亲和力,就会深受读者喜欢。要做好时政评论,首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避免搬原文、抄讲话,善于把专业性的行政语言变成“大众话”语言,文字少了空洞,多了真情实感。既要胸怀大局、站位高远,又要从小处着手、细处落脚,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用群众的语言阐述大道理,以事见义、以义讲理、以理服人,更好地接地气、入人心。2024年2月20日,《晋中日报》刊登时政报道《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同时刊发评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文章用“坚决防止‘穷折腾’、搞‘花架子’”来形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重要性,既通俗易懂,又栩栩如生。

二、把好“时度效”,服务新发展,提升影响力

(一)掌握节点,紧扣重大事件,做到“夺人先声”

时间是速度,更是效率。对于重大主题、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一定要立足早、着眼快,第一时间先发声、发强声,抢占舆论制高点,凸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提升党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晋中日报社非常注重时政报道和时政评论融合发展,紧扣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在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出手,推出有力评论,真正打好“时政+评论”的“组合拳”。2024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晋中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大力实施“156”战略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晋中日报社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聚焦“156”战略举措,第一时间在报、网、客户端推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打好“五张牌” 构筑“新引擎”》《扛牢“三大使命” 增强转型动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构筑支撑体系》《驭好“三驾马车” 稳住经济大盘》《“三大动力”同步发力 注入源头活水》《“三个层级”协同推进 促进城乡融合》《守牢“三条底线” 夯实发展根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落实》,8篇评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一系列评论在最佳时间强力推出,与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时政报道有机衔接、互为印证、同向发力,达到“先声夺人”的宣传效果。

(二)把好尺度,持续造势,做到“落地有声”

时政评论聚焦重大主题,在评论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具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广角度的优势,运用得好就会“出新”“出彩”“出亮点”,但如果不善于把握尺度,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对重要时政报道作评论时,就要深入学习上级精神、深刻领会宗旨意图,练就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系统的思维观念,善于总结提炼、触类旁通,善于察物观事、理性分析,既不能偏离主题,更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有一说一、说事论理,把好尺度、把握力度,旗帜鲜明亮出观点,反映好群众呼声,进一步把党媒的责任意识和民生情怀彰显出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宣传效果也会水到渠成。

(三)强化实效,注重创新,做到量质提升

效果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党媒要在宣传实效上下硬功夫,才能更好发挥“时政+评论”组合优势,把握主动权、占领制高点。

要提高政治站位,锐意改革创新。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跟宣传重点,发挥好独创性、专业性优势,提炼核心,化繁为简,把长篇大论转变为“微”“小”评论;充分利用报、网、微信、微博等形式,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需求,推出短评、速评,增强可读性,提升传播力。

要聚焦民生视角,精准策划宣传。评论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选择视角。因此,精准策划尤为关键,要把角度对准民生,了解群众的关注点在哪里,围绕群众需求,提早谋划,靶向发力,做足“提前量”,下好“先手棋”,才能抢先一步、胜人一筹,占领舆论制高点。

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强评论员队伍建设。评论文章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若要激发工作热情,就要健全完善制度,用制度激励人、鼓舞人;整合资源力量,加强精、专、特评论员队伍建设,鼓励记者在采访中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乐于动手、专于术业,长久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推动党媒新闻、评论量质双提升。

综上所述,未来,晋中日报社将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做实做强“时政+评论”报道矩阵,擎党报之旗,铸党报之魂,持续保持党媒的核心竞争力和旺盛生命力。

(作者单位:晋中日报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专题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理论·践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综合
浅谈如何做强“时政+评论”报道矩阵
融媒体时代文博类微信公众号标题特征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标题“泛标签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