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在这条路上,物流更高效、产业更兴旺、生活更美好。正如一位铁路工作者所说:“我们不仅要让火车跑得快,更要让经济‘活’起来。”
开启文旅融合新征程
4月7日,晨光穿透大同南站的玻璃窗,洒在拖着行李箱的北京游客陈女士身上。“几个小时前还在北京,现在就能触摸云冈石窟的千年纹路。”陈女士轻点手机屏幕,将云冈石窟的照片发至朋友圈,配文“大西高铁带我们穿越时空”。
夜幕降临,大同古城墙上的灯光秀与高铁站台的信号灯交相辉映。非遗手作馆内,“90后”皮雕艺人小杨正在教游客制作应县木塔纹样书签。她告诉记者,高铁带来了长三角、珠三角的年轻客群,非遗市集营业额同比增长了四成。
今年年初,太行革命老区左权县开行了首趟客运列车,实现了老区群众乘坐火车出行的夙愿,在打破太行老区交通发展瓶颈的同时,也为太行革命老区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左权县麻田镇,村民王海生坦言:“以前去太原要倒三次车,现在乘坐直达车只需要4小时就能到。不仅如此,火车开通后,来老区旅行的游客也增多了,铁路沿线的村民有的卖起了山货,有的办起了农家乐,老百姓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在Y402次银发旅游列车上,72岁的胡大爷正用列车提供的老花镜翻阅旅游手册,他说:“这趟列车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我们这次从运城出发开启13天的南线之旅,特别开心。”国铁太原局新创公司工作人员侯晓玉告诉记者,他们设计了“车随人走”模式,餐车每日提供少盐少糖定制餐,从细节上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
从“地上文明看山西”的自豪宣言,到“坐着高铁看山西”的生动实践,国铁太原局用钢铁大动脉托举起文旅产业新高度,不仅让火车穿越隧道,更让三晋文化穿越时空,让四海宾朋在钢轨的节奏里读懂山西的文明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