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5年4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同:深耕农业赛道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大同全方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恒山黄芪广受消费者青睐。 本报记者 翁剑 摄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马静波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镇县通航粮贸公司、同兴源果蔬开发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内,芸豆、糯玉米、脱水蔬菜等“大同好粮”正在集中装车,准备销往国内外市场;黄花生物科技观光工厂暨大同黄花研学基地已基本完成建设布局,不日将对外开放;千亩连片的“北斗+智慧农业”玉米单产提升试点田里,玉米植株高大、颗粒饱满,一派丰收盛景……

近年来,大同市把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四大赛道”之一,聚焦“6+2”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持续深化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擦亮金字招牌,巩固提升影响力。大同市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品牌打造等多种举措,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研发培育黄花“拳头产品”,巩固提升全国黄花产业引领区影响力,进一步擦亮“中国黄花之都”金字招牌。如今,“大同黄花”“恒山黄芪”等品牌特优农产品享誉国内外。目前,全市黄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2亿元,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5200元。“浑源黄芪”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3万多户芪农靠着黄芪走上了致富路。

对农业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大同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等。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全方位服务。此外,还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24年,大同市新认定了15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使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总数达到225家。目前,天镇县总投资25.8亿元的现代高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正在加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晋冀内蒙古冷凉蔬菜销售集散地和融入京津冀、直通中东欧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及华北地区重要的蔬菜供应和集散中心。

大同市特别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围绕有机旱作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给予市级农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着力突破主粮产业链、杂粮产业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技术难题,构建了农科教、产学研精准高效、多方协同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遴选发布粮食、中药材、养殖等十大类30项优质高效主推技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2024年,大同市承担农业农村部“北斗+智慧农业”玉米单产提升试点‌,构建“良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融合体系,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十大典型案例‌,试点玉米平均单产高达1240公斤,同比提升166公斤,增幅达15.5%。今年,这一模式继续在全市推广,随着规模化种植区接入智慧农业平台,大同春耕机械化率将显著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公告
   第04版:综合
我省通信行业实施“万兆领航 晋享升级”行动
省应急管理厅加强汛期尾矿库安全生产工作
晋城将全面推行药品追溯码制度
大同:深耕农业赛道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深化代办改革 优化审批服务
黎城:非遗“黎侯虎”真正成了气候
榆肽杯·2025榆社云竹湖半程马拉松赛收官
太原:三方面持续发力让城市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