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5年4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企发力,“风”驰“电”掣闯新路
——看我省能源企业如何竞逐新能源赛道
本报记者 王蕾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能源大省山西正上演着一场华丽的能源转型大戏。如今,我省能源企业纷纷发力新能源赛道,以创新为笔、项目为墨,在三晋大地上勾勒出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在吕梁山区,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格盟国际)旗下的临县正觉寺50MW风电项目迎风而“立”。巨大的白色风机叶片随风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吕梁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运维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风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维护,有效提升了发电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从传统到创新的变化,也是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光伏领域内,我省企业同样成绩斐然。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晋能科技”)作为我省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多款高效光伏组件产品。其自主研发的TOPCon电池技术,将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市场。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晋能科技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资建设的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的生产能力,有力推动山西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谁能想到,能源大省的风光发电,如此“风”驰“电”掣、风光无两。

如今,我省不再走“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老路,主动求变,相关政策密集落地,不断让新兴产业多起来、让高端产业多起来、让高附加值产业多起来、让科技密集型产业多起来……一句话,必须做产业链上的“加法”。

近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8台钠电储能直流舱成功下线,并已具备交付条件。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依托自身优势,成功打通了“材料—电芯—Pack—集成—应用”的生产链条。其全资子公司华钠芯能公司与山西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批量交付用于电动二轮车的钠离子电池组,属于国内第一梯队,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可以看到,该公司钠电储能全产业布局已经加速落地。

从经济角度看,我省企业闯“新”路最大的突破就是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企业还积极探索新能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近年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废弃的煤矿区改造为“光伏+储能+生态修复”综合项目,通过在矿区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不仅实现了土地的二次利用,减少了生态破坏,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清洁电力。同时,配套建设的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煤炭生产采空区“飞降”光伏阵列,既是三晋大地的崭新景观,也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转型”的多“能”并举,无论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总是在交汇处擦出火花、产生嬗变。我省能源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奔跑,不仅推动了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更为全省实现能源革命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解题中破题、行稳中致远,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身新能源领域,三晋大地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为全国能源转型贡献更多“山西经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税务专刊
   第05版:专题报道
   第06版:公告
   第07版:公告
   第08版:特别报道
精心呵护“下一代”
晋企发力,“风”驰“电”掣闯新路
山西与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州)投资与贸易合作论坛举行
组织开展跨域应急通信拉动演练
我省入选并将获中央资金支持
“五一”假期将至,我省各景区张灯结彩迎客来
我省首单种羊养殖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