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全长21.0975公里的赛道上,人类选手与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共同“奔跑”,展现出我国在国际尖端产业领域的技术自信和创新潜力。
这场马拉松,让机器人走出了实验室,对其运动控制、能源管理、环境感知等提出更高要求,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软硬件技术迭代升级。
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新业态加速涌现,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发射工位二级喷水降噪系统在海南文昌调试取得成功,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顺利完成坞内起浮,正式转入内装和系统调试的关键阶段……我国先进制造业向“新”而行的步伐正在提速。
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科普展上,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系列运载火箭等商业航天展区的模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卫星导航、遥感监测、安全巡检……商业航天成为“新增长引擎”,“航天+”等新业态正在萌芽。
多地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加速,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和筹备建立产业基金;航天技术借商业力量走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围绕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数字领域,已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各地各部门正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记者观察】虽然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已落幕,但“定义未来”的创新马拉松还在延续。随着政产学研用的综合发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我国制造业发展能级加速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