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4月30日讯(记者 王媛 通讯员 杨润德)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25号公告,太原市晋源区“晋祠大米”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着晋祠大米迈入品牌化发展新阶段。
晋祠水稻有着3300年的种植历史,素有“北米之最,皇家贡品”的美誉。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
据晋源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介绍,为确保申报成功,该局深入挖掘晋祠大米历史、文化、生态价值,系统整理了晋祠大米的种植历史、生产工艺等资料,并收集了历年气候数据、水质检测报告等关键数据。早在2008年,晋源区就出台了太原市首个晋祠大米种植地方标准《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2013年,该区又实施《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近年来,晋源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思路,大力实施晋祠大米产业振兴计划。通过统一品种、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品牌的“六统一”经营模式和专项补贴政策,全区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全区晋祠大米种植面积达3300余亩。同时,通过举办“千年厚礼,晋祠大米”插秧文化节、品评会等活动,深入挖掘晋祠大米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其品牌价值,使晋祠大米产业驶入现代化、园区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