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北京冬奥会 > 冬奥资讯冬奥资讯
北京胡同里3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摆了5000多件奥运藏品,冰墩墩摆满一面墙
“我也想通过自己的收藏,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每个人的参与就是对奥运最大的支持!”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条胡同里,藏着一个微型“奥运博物馆”,这里的主人张文全将一间只有3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摆了5000多件奥运藏品,冰墩墩的数量超过80件,几乎收集齐了所有款式。
张文全是一名建筑公司的普通职员,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第一次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到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参与奥运会,再到如今收藏了5000多件奥运纪念品,这个奥运收藏达人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张文全这间小小的“奥运博物馆”,听他讲述自己的收藏故事。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当时14岁的张文全开始对奥运纪念品感兴趣,那时候,他只是零零散散地买了一些奥运纪念品,像奥运吉祥物、奥运手表、景观旗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张文全报名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还荣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
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让张文全对奥运收藏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有计划地收集藏品,志愿者服装、吉祥物玩偶、奥运徽章……
“我收藏的最贵的火炬是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火炬,当时是1.2万元一把入的,我收藏了两把。”张文全说。奥运藏品不光是一个个纪念品,更是凝结了这十几年的心血,每一个纪念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些藏品大多来自海外,收集过程也相当不易。
谈及现在一“墩”难求的冰墩墩,早在2019年,张文全就已经开始收集冰墩墩,数量超过80件,几乎收集齐了所有款式,其中还包括盲盒隐藏款。
在他所有冰墩墩藏品中,他最欢的是宇航员版本的,张文全说,“很有未来感,也符合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特别是肩膀上还印有咱们的五星红旗。”
由于藏品丰富,张文全受邀和中国科技馆合作,参加奥运纪念品进校园的活动。他收藏的奥运纪念品进入了北京理工大学等10所大中小学校园。主办方把展览的相关照片发给了张文全,他从孩子们几乎要贴着玻璃认真看展品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收藏的意义。
这些天张文全和他的奥运藏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屋子里经常挤满了中外记者听他讲述自己的收藏故事,对此,张文全说,“很高兴能通过这个机会向世界介绍北京冬奥会,以后我也会一直宣传冬奥会的知识。”
本报记者刘业飞 翁剑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