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卫执法人员正在查处违规渣土车。本报通讯员摄

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实时监控。曹秀娟摄

小店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在工地巡查。 王经纬摄
12条史上“最严防霾令”颁布
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者问责
进入冬季采暖期,省城环境质量形势严峻。11月23日,太原市政府出台《大气环境质量冬防严控十二条措施》,确保省城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此番12条措施被称为省城史上“最严防霾令”,具体内容如下:
全市所有施工工地土石方工程、所有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停工,所有渣土运输全部停运。涉及重大民生的工程须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作业。
全市所有水泥、碳黑、铸造、铁合金、金属镁、陶瓷、耐火材料等生产企业全部停产,所有采石、采砂、沥青拌和、石材加工等行业全部停产,所有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全部停产。
强化燃煤管控,市区、清徐县、阳曲县20蒸吨以下非承担供暖任务的工业燃煤锅炉、燃煤茶浴炉等一律停用。
所有裸露地面全部苫盖,各类渣堆、土堆、料堆全部实施绿网覆盖,土路和扬尘污染严重路段定期喷洒抑尘剂,减少扬尘污染。
民用洁净焦炭使用全覆盖,确保落实到341个村(社区)和每家每户。
严厉打击焚烧秸秆、垃圾、树叶、杂草、烧山、烧荒等露天焚烧行为,坚决杜绝各类露天焚烧。
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对中、重型货车实行严管严控,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黄标车禁行。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车)”,严禁销售低于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及普通柴油。
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加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对全市所有国控、市控点位实行24小时监控。实行大气区域环境“区长负责制”,属地政府对辖区内监测站点指数“爆表”和因工作不力造成点位数值异常升高负主体责任。
加大执法力度。采取联合执法、突击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重点打击违规施工、违规生产和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依法采取停产限产、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重处重罚措施。
加大督查力度。市政府成立6个督查组和3个明察暗访组,深入一线持续开展督促检查和明察暗访,重点督促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并督促立即整改,全程监督,直至销号。
实行通报制度。市环境质量改善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日调度协调,每日向市政府报告主要污染源防控、主要污染指数情况,每日通报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按照《太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预警和应急响应,并向社会发布准确信息。
严肃问责追究。凡对严控工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监察部门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记者曹秀娟)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太原的冬天无严寒,却时常灰蒙蒙的。
身陷“霾”伏的城市令人焦心又倍感无奈。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享受着高楼大厦的舒适、沥青路面的畅达,却也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空气流动性减缓,呼吸吐纳不畅等城市病的困扰。再加上工业、尾气、扬尘等污染的混合作用,使大气环境污染成为当下最为严峻的一道难题。突围“霾”伏,重现蓝天,不要说对缺水少绿的北方城市,就是对许多湿润的南方城市来说,也不啻是一场考验。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受。如何作为和担当?太原市近日出台严控大气环境污染12条措施,覆盖范围之广、整治力度之大、检查督查之严前所未有。其中第12条明确提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将启动问责机制。
如同人一样,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肌体。因此,防控大气污染不能头疼医疼、脚疼医脚,需要一揽子统筹,综合施治。连日来,太原市环保、城管、环卫等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对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渣土运输、秸秆垃圾焚烧等进行监督检查,取得初步成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12条措施能否全面落到实处?省城空气质量能否实现明显改观?有待各方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既重视现象指数,又重视症结分析;既关注中心城区,又关注城市周边区域;既注重突击查处,又注重常态化管理。唯有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敢作为、善作为、勤作为,形成防控大气污染事事有人负责的机制,蓝天白云才会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杨彧
现场1
■经园路等路段
夜查渣土车违规上路
11月25日晚11时,记者跟随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巡查省城部分工地和路段,重点检查工程车带泥上路和渣土车违规上路等情况。
11时30分,省城经园路,一辆拉运建筑垃圾的渣土车进入巡查人员的视线。拦截过程中,该车司机企图逃脱,强行转向拐弯。执法人员和当晚参加联合行动的太原市交警支队民警通过围堵,成功控制了该车,批评教育的同时,将其交由杏花岭区环卫执法中队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从11月16日起至12月31日,我们每晚都会对项目工地和相关路段进行巡查。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扣车27辆,停工41家,渣土车违规上路的情况得到明显遏制。”太原市环卫执法大队负责人说。
太原市出台的《大气环境质量冬防严控十二条措施》明确提出:所有渣土运输全部停运,涉及重大民生的工程须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作业。目前,该市除了市政府批准建设的“九路一园”,其余在建的施工工地在年底前要全部停工,相应的渣土车也全部停运。“我们白天对各个工地进行摸排巡查,了解哪些工地眼下的工期到了该土方作业的阶段,随后派人进行监管,并不定时进行突查,坚决制止渣土车违规上路。”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政府要求停工的工地,确保停工;对于政府允许开工的工地,在证件齐全的前提下,也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作业规范,没有扬尘污染。”
针对太原市近期大气污染防控压力大的问题,太原市环卫局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是加快新型渣土车的更新,截至11月23日,全市共更新新型渣土车1083台,重新发放从业资质26家;同时强化管理,严格密闭运输,不带土、不抛洒、不超载、不扬尘,坚决贯彻市政府重污染天气停工停运要求。
与此同时,市环卫执法大队联合交警进行执法,市级以汾河为界,组成河东、河西两个巡查组,各区环卫中队与辖区交警组成联合整治组,整体部署,市区联动,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的方式,对不按规定使用新型渣土车及违规上路的工地派驻保安、强制停工,助力大气污染防控。
记者丁园
现场2
■市环境监控中心
投诉举报48小时内回应
11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太原市环境监控中心。大屏幕上,不时闪现着被监测工业企业实时污染排放情况。工作人员一边远程监控着排放情况,一边接听或回复着举报情况。
“经查,西山石膏矿1台6吨燃煤锅炉,麻石加喷淋脱硫系统,因喷淋故障导致冒黑烟现象,要求其加强管理,杜绝超标排放,我们已对该单位违法行为立案查处。”上午7时55分,举报人张先生在得到太原环保局12369的回复后表示满意。“我们必须在48小时内,对投诉举报进行回应。”太原市环境监测支队举报中心副主任张益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太原市加大了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的关停力度。焦化企业从之前的7家减少至1家,电厂由之前的8个减少至4个,水泥企业由之前的8个减少至2个,3个化工企业已全部搬迁。
目前,这一监控平台已实现对40多家工业企业24小时实时监控。“太原市的工业污染源排放主要集中在焦化、冶金、水泥、化工等行业。这两年,通过加大对工业企业治理力度,较两三年前,省城的工业污染减少了一半以上。”太原市环境监察支队队长李吉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市已对180家违法排污企业立案,仅入冬以来立案企业超过100家,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
12条史上“最严防霾令”发布后,市环保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于日前开展了“立足岗位讲奉献,治污减霾我当先”主题实践活动。
太原市环保局要求全体党员要精通业务、精准指导,在拆除分散燃煤锅炉、洁净煤置换、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控制等方面作表率。环境监管执法队伍要突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上做可信赖的环保卫士。环境监测队伍要突出秉持科学精神,严守技术规范,切实发挥好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支撑作用,在“三个说清楚——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上作表率等。
记者曹秀娟
现场3
■龙城大街多处工地
小店区47处工地全部停止作业
11月28日上午10时30分许,记者走进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与平阳路交叉口的保利香槟国际工地。
水泥硬化路面、物料摆放有序、大片密目网苫盖……一系列建筑扬尘防治措施使整个工地看起来整洁有序。“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降尘抑尘举措,但作业中依然难免有扬尘污染。现在停工了。”随行的小店区住建局副局长翟林海告诉记者。据了解,小店区目前47个地方800万平方米建筑工地以及9个地铁站已全部停工。记者在随后走访龙城大街其它3处工地时看到,料堆、土堆、渣堆都已进行了苫盖。这4处工地现场出入口处,都设置有车辆冲洗设施。“驶出或驶入施工现场的机动车辆,之前都要经过冲洗,才能上路行驶。以减少沿线抛洒污染,也就是俗称的线源污染。”施工现场负责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省城大规模的城中村拆除、地铁站建设、城市道路改造等,面源污染占大气污染比重近年来呈上升态势。由于建筑施工是综合性过程,施工现场污染主要表现在粉尘危害。由于施工场地多,路面灰尘量大,经汽车频繁行驶所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
12条史上“最严防霾令”发布后,小店区住建局通过建筑工地微信群及时传达信息和要求,并于11月21日召开建筑工地扬尘控制专题会议。同时,成立检查组,对建筑工地、地铁车站、市政工地进行重点检查。要求所有建筑工地全部停止拉运土方作业,所有进出工地车辆全部进行冲洗,裸露土方全部苫盖,施工现场全部围挡,施工道路全硬化,同时做好洒水降尘工作。对检查中发现扬尘控制措施不到位的建筑工地已责令其立即整改,尤其是裸露土方苫盖不全或有破损部分的,严格要求工地进行绿网全覆盖,并以文字和图片进行整改回复。对多次整改不到位或不积极配合的,已函报市城管委执法大队进行严肃处理。
记者曹秀娟 实习生王经纬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