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打造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21 11:03:28

图为重新规划整改后的解放路西三道巷。 魏孔红摄

图为山大附属小学附近有序停放的接送车辆。 记者曹婷婷摄

  

■开栏语
  本月9日起,太原全警动员聚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包括路口交通秩序、机动车乱停车、载货车闯禁行、无牌无证三轮车通行等八类重点违法行为。9天时间,共查处39722起交通违法行为。
  在原有1754名交警(及交通协管员)的情况下,太原市再增600名警力。此次整治,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举措之新,可以说前所未有。每年省城都会有交通专项整治,此番整治是否依然是“一阵风”?风头过后,乱象是否会再回潮?
  “运动式”整治模式,常常是突击性、阶段性的管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一到时间便结束。这种模式的整治往往有“走过场”之嫌。而此番省城交通大整治,明确的是,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也就意味着此次整治是一种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整治一开始,叫好者有之,叫苦者亦有之。不想乱停车,可停车位有限,该怎么办?不想乱穿马路,可走了一里路还见不到过街天桥,怎么办?管理与服务并重方能治本。整治中,我们看到之前部分不完善的信号灯调整了,7条单行线增设了路内泊车位528个,部分路段新增51处监控。当然,需要配套的事情仍有很多。
  我们欣喜地看到,整治中一些交警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将疏堵结合。比如太原市小店二大队四中队队长李继东,先设置临时停车位,同时让学生劝家长不要乱停车。还有杏花岭大队副大队长原春林,跳出哪儿堵治哪儿的思路,将区域连片治理。
  城市管理水平是政府执行力的体现。城市交通管理不仅需要耐力与坚持,更需要创新与改革。有序畅通的城市交通环境,可以增加人们对城市的亲切感、归宿感、美好感、舒适感。追逐美好,太原交通大整治永远在路上。

曹秀娟

▲现场直击1

盘活区域资源 创新联动机制

患者有了车位 商圈不再拥堵
  12月20日11时,解放路东三道巷,太原市中心医院。记者看到,沿路没有一辆靠边停放的车辆,前来就诊的患者的车辆正有序地进入医院停车场。由于万达广场专门为中心医院医生开放了100个停车位,医院南北两区500个停车位已全部提供给患者使用。
  太原市中心医院患者停车难,不远处的万达广场却有2000个地下停车位。如果能把医生的车停到商场,就会大大方便患者。太原市交警支队杏花岭大队副大队长原春林告诉记者,万达广场开业之初,在他们的倡导和多部门的协调下,万达广场为中心医院提供5小时免费停车服务。
  “车位充足,进出顺畅,巷子里不再拥堵了。”保安李大爷感慨地说。东三道巷是单行线,以往车辆堆积在巷内,解放路也随之堵塞。现在,患者停车不再难了,紧邻的解放路、西二道巷、西三道巷、绿柳巷等附近街巷也畅通了。小巷顺畅,大路自然通达。在为中心医院提供方便的同时,万达商圈的优质交通微循环随之形成了。
  之前,万达商圈小区多、商铺多、小商小贩也多,人车混行、占道经营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南北无法正常通行,两侧停靠四排车辆成为交通常态。盘活区域内现有资源,创新部门联动机制。经过交警大队和杏花岭区委、区政府协商,区政法委主导、综治办牵头,联合交警、街办、公安、城管、环卫、万达商区、小区物业等部门,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交通管理机制应运而生。
  9月中旬开始,交警杏花岭大队又用一个月时间,经历了5次推翻重来的道路规划设计,在城坊西街、西二道巷、绿柳巷、西三道巷最大限度地挖掘停车资源,合理施划停车位,科学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并结合绿柳巷和城坊西街的道路实际,设置了中心隔离护栏和机非隔离护栏,既解决了停车需求,又规范了通行秩序。
  “只要规范了,管理就方便了。”原春林表示,以此次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目前大队正在采用集中整治、网格化管理的办法,打破中队辖区界线调配警力,对区域实行不间断的有警管控。
  大队将辖区划分为3个责任中队,每个中队再根据辖区不同情况划分勤务单元,严格推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包安全畅通”的“四定一包”责任制,堵点、乱点都有专人负责,确保片区秩序得到及时有效管控。

记者曹婷婷

▲现场直击2

设置临时停车区 警校联合来监督

山大附属小学门前停车不再乱了
  12月19日下午5点整,南中环街坞城路路口东北角,山大附属小学。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三五成群地簇拥在校门口,路边十几辆汽车有序地排成一列。记者见到小店二大队四中队队长李继东时,他正站在高架桥下,给几辆违停车辆拍照。“这些照片很快就会出现在师生的微信群里!”
  李继东所在中队,辖区北起坞城路,南至太榆路。最令他们头疼、也最耗费警力的,就是山大附小所在的南中环街坞城路口。李继东告诉记者,路况最差时段是上下学高峰期,近200辆接送车都聚集在校门口和附近路段,单向四车道会被占去三个车道,整个南中环街瘫痪,交通极为不畅。
  交通不畅,路上车辆行驶缓慢,不仅交警需要耗费大量警力疏导,学校附近的居民也苦不堪言。“每天回家都要在这里堵十几分钟,特窝火。”提到以前这路段定时出现的拥堵,家住山西大学家属区的张女士依旧难忍愤懑。
  如何疏解“肠梗阻”,李继东琢磨了近两年,办法想了许多,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得知现在学校建立了电子学籍系统,学生家长的信息也收录在内。李继东灵机一动,何不警校联合,先由交警根据路况划分出允许临时停车的区域,然后再建立一套由学校直接对接家长的监督系统?
  简单地说,就是事先规定路边可临时停车的时间、位置和距离,凡违停车辆,车主在车内的警告后劝离;车主不在的则由交警拍照,由警务系统查找车主后发送至学校。通过学籍系统确定车主对应的孩子,再将违章车辆图片发送给孩子所在班级班主任,由班主任出面与学生家长沟通,提醒其不要随意乱停乱放。
  办法出来了,守规矩者二三,不守规矩者也有一二。那就对办法进行再升级,学校通过调查学生家长接送方式,请驾驶机动车的家长报送车牌号码,建立可迅速检索的数据库。并将家长的遵纪行为同班级考核联系起来,直接影响优秀班级评选。
  “毕竟道路整治的目的在于道路畅通,而不是处罚。”李继东告诉记者,“现在,放学时间前后半小时内,学校附近的车辆停靠都十分有序,整个路段只需两名交警即可完成秩序维护。”
  12月19日下午6时整,天色已暗,南中环街坞城路路口东北角已无停留车辆。李继东和他的同事们稍作休整,不远处,志达中学即将放学。在接下来的交通大整治中,他们已准备将此方法运用到规范志达中学周边停车秩序。

记者曹婷婷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