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太原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7.5%。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主要指标增速全省继续领先。其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从经济总量看,三次产业共同发力,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均增长7%以上,第一产业增长2.6%。服务业六大行业全面增长,其中,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均有10%以上的增长。
从社会生产看,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建筑业总产值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稳步增长。其中,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超400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超七成。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半,贡献率显著。但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缓慢,钢铁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均下降5%以上,仍显低迷。
从社会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对外贸易结构趋于优化。2016年,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2027.71亿元,10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相对活跃,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近八成,支撑投资增长。汽车类商品消费持续回升,旅游总收入近7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去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56.3%;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超过七成,新型消费业态增势强劲,出口结构趋于优化。
从经济运行质量看,2016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增长,其中,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教育等民生类支出获得较大保障。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万元,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在7%左右,实现共同增收。同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保持下降态势,降幅比上年收缩3.3个百分点。
从经济运行环境看,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温和上涨,涨幅比上年扩大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除居住和交通通信类下降外,食品烟酒、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均有小幅上涨。
总的来看,在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固有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同时,2016年太原市经济“稳增长”成效显现,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记者 曹婷婷)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