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低保母子 生活简单却很温暖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2/4 10:04:43

记者(后)和加爱萍母子俩合影

  1月27日,除夕。下午5点多,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光社街办建工二社区干部辛变兰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一个坐落在小区西边的独立小院。走进一扇大大的铁门,在一片空旷的未经硬化的渣土地面,伫立着一排低矮的二层小楼。当我们径直走到靠北的一户搭着厚门帘的住户门前,“爱萍——”伴随着辛变兰的一声呼唤,门帘被掀起来,出来一位小个子的中年女子,满脸笑意地把我们请进门来。
  中年女子是我们要拜访的低保户加爱萍。记者注意到,这是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屋子,床、衣柜、桌子……所有的家当都挤在这样一间屋子里。虽然光线不是很亮堂,但整洁的屋子还是能让人感觉很温馨。辛变兰一边放下米和油,一边埋怨道:“你做手术咋不告我们了?咋能带着孩子去做手术了?”
  原来,年前腊月廿一,因被检查出乳腺上长了一个结节,需要马上做手术,无奈之下,加爱萍带着一级肢体残疾的14岁儿子,去住院做手术。一贯要强的她谁也没告。听到这儿,辛变兰说,当她知道后,都想哭了。加爱萍不好意思地说:“辛主任她们平时对我们已经很照顾了,我不想再麻烦她们,何况快过年了,家家事情都那么多。”
  加爱萍的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留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佳佳(化名)现在上初一,出生时脚后跟就不能着地,不能独立行走。从小到大,加爱萍一刻不离地照顾着儿子,天天背着儿子上小学,陪儿子在课堂听课,以至于她和儿子的小学同学都成了“同学”。因为要照顾儿子,多年来,加爱萍都不能工作,如今,母子俩每月只能依靠政府发放的1100元低保金度日,生活拮据得很。
  儿子从出生到现在,看病花了几十万元,这都是加爱萍东拼西凑借来的,好在经过两次大手术后,原本不能站立的儿子,已经能够自己慢慢地独立行走一些了。“佳佳,站起来给阿姨们走几步。”听到妈妈的话,佳佳乖乖地站起来,蹒跚地走了三四步,突然向前摔倒了,记者本能地赶紧去扶他,但加爱萍拦住记者。“自己站起来!”听到母亲近乎命令的口吻,佳佳有些恼怒,甩开记者的手,自己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
  说起妈妈,佳佳爽朗地告诉记者:“我妈可要强了,别人想帮助她,她都不让。”言语中,无不流露出对妈妈的自豪与佩服。可能受妈妈的影响,佳佳在学校也是个要强的孩子,上了初一后,两次考试成绩在全班都是排名第九。妈妈说,儿子对此很不满意,说自己的目标是全班前三名。
  都说孩子就是大人的希望。有这样一个懂事上进的儿子,再艰苦的生活,加爱萍都能挺过来。她说:“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特别爱吃肉,我不吃不穿都可以,但不能亏待了孩子。”因为两人只能依靠低保金生活,所以,吃肉成了母子俩的“奢望”。“年夜饭都准备啥了?”记者问。“年前做手术前,我就买好了肉和白菜,腊月廿七出了院,我就一点点地开始准备上了。”因为刚刚手术完,大年初二才能拆线,所以,不能使大力气的加爱萍,每天干一会儿,歇一会儿。听着加爱萍的话,记者看到家里厨房锅台上放着切了一半的肉片和一锅刚刚炖好的排骨。“给孩子包点儿饺子,炒个小炒肉。我炖了点排骨,还买了一个西葫芦和几根芹菜。两个人吃不了多少。”加爱萍边说边打开家里的冰箱,相比好多人家塞得满满的冰箱,这个冰箱看起来有些空荡荡的。
  提起儿子,加爱萍笑着说:“给儿子我可舍得了,过年给他买了棉衣,保暖内衣和鞋。我自己就不用了,毕竟钱还得攒着给孩子用。”记者眼前的加爱萍,一件枣红色的旧棉衣,一双旧棉布鞋。一年到头,她基本不给自己添置新衣服,都是捡别人给的旧衣服穿。
  说起新年心愿,加爱萍说:“我就希望自己能找个工作,希望儿子早点儿自理,能学个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记者 张红霞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