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一永祚寺的锣鼓表演
舞狮、旱船、建筑图片展、书法展……几个看似不关联的文化活动,却被“双塔喊你过大年”巧妙地贯穿在一起。正月初一,近千名游客在浓浓的“年味儿”中,近距离感受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老太原也未必知晓双塔历史
1月28日,正月初一。在太原永祚寺,响起节奏欢快的锣鼓声,第二届双塔文化中国年活动启动。
地处省城东南部的永祚寺,因寺内矗立两座高大巍峨的400多年明代古塔,当地人又习惯称其为双塔寺。数百年来,双塔不仅是太原的地标,也是太原最具文化、历史象征的建筑之一。2006年5月25日,永祚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除夕前,闻听永祚寺大年初一搞活动,上大四的女儿就嚷嚷着要去感受老太原的“年味儿”。也难怪,自从2岁时在永祚寺拍了几张照片后,20年过去了,女儿再未与双塔亲密接触。
孩子如此,大人也一样!如果2014年5月的采访没有发生,我会与女儿一样,“只知有双塔,不知是谁建塔,为何要建塔!”作为一个老太原,对双塔的了解知之甚少。
1月28日下午3时许,永祚寺前的广场上,摆满了陆续前来的私家车,寺内的游客有近千人。
阵阵的锣鼓声传来,游客们纷纷向文峰塔下汇聚。锣鼓、刘三推车、扭秧歌、大头娃娃、旱船、扇子舞、腰鼓、狮子舞……精彩的传统节目,你方唱摆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
民间表演是烘托热闹的气氛,真正的“年味儿”还在持续进行。看过寺内《佛门鲁班》的展览,女儿心头的疑问随之豁然。始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文峰塔,主持修建者是明曾任山东布政司参议的傅霖。原来,文峰塔是风水塔,是傅霖及缙绅、学士为补辅太原文运不足而修建。建文峰塔耗时3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傅霖去世5年后,他的孙子,山西历史上最杰出的学者、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傅山诞生。
傅山出生后刚一年,十一代晋王朱敏淳邀请五台山高僧妙峰主持扩建永祚寺。临汾人妙峰是济世利人的古建筑家。他用20年时间,先后铸出南京宝华山隆昌寺普贤菩萨铜殿、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铜殿和五台山显通寺文殊菩萨铜殿,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当年的3座铜殿,目前仅显通寺铜殿幸存,成为稀世珍品。
扩建时,妙峰发现文峰塔向西北倾斜,于是在其西北增建宣文佛塔。4年之后,“双塔并峙”“凌霄双塔”之奇观,成为太原古八景之一。
永祚寺内现存的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客堂及东西方丈室,都出自妙峰之手。令人称奇的是,寺内建筑的柱、檐、斗拱、雀替、垂花柱及图案,均用青砖磨砌而成,是国内唯一的全部采用砖仿木无梁式建筑组成的寺院。
精品展出景区里能学知识
永祚寺奇特的砖仿木无梁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古建争春——元代以前古建筑图片展》中的古建筑,让游客连连叫绝。
“原来,国内最早的戏台在高平!”看到高平金代王报戏台图片后,一位游客忍不住发出感慨。《古建争春》展出图片110余幅,悬挂寺内的花墙之上。图片上的建筑是山西元代以前的经典古建筑,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晓梅是永祚寺的常客。为了诠释书法精神,她经常登上“双塔讲坛”,为文物工作者讲述书法欣赏知识。徐晓梅书法既得其父、草书大家徐文达书法之风韵,又蕴含女性之柔美,用线条、黑白和传承的信念,感受着书法与生命的统一。《笔墨报春——徐晓梅书法作品展》精选出徐晓梅的13幅作品。前来欣赏书法展的游客,从她的楷、行、草等作品中,感受到书法的大气磅礴,行云流水。
“今天大年初一,是吃好了,更看好了。20年后才了解了以前很多不知道的人和事。”走出永祚寺,夜幕降临,准备与同学聚会的女儿感慨道:“今年春节过得充实!”
记者 李吉毅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