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蓝色垃圾箱里装的是报纸!”“红色垃圾箱回收有害垃圾!”“绿色垃圾箱回收餐厨垃圾!”……一群凑在红、蓝、黄、绿4个分类垃圾箱周围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抢答他们刚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3月12日,太原市“百位市民看环保”活动的111名志愿者来到太原市长风商务区垃圾分类站、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及同舟能源公司,了解太原市垃圾分类、中转以及处理方法。
由太原市环保局和市容环卫局联合开展的“百位市民看环保”活动,已经举办了十八届。“我就想了解太原垃圾怎么处理的,过去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市民牛女士告诉记者,“人太多了,差点报不上名!”而除了热衷于环境保护的市民,志愿者中不到12岁的环保小卫士们占了绝大多数,最小的只有3岁,他们在父母的带领下接受环保教育。
“环保应该从小做起。”一位5岁半的环保小卫士的母亲孙女士特别认真地告诉记者。另一位姓白的妈妈也同意这种看法:“虽然我家孩子才6岁,但环保意识得从小培养,慢慢渗透到生活中。”
在长风商务区垃圾分类站,一个个贴着标签的铁皮屋中堆满了按类别分好的可回收垃圾,它们将被定期送往废品回收公司资源再利用。这是太原市“大分流、小分类”垃圾分类管理的一个环节。“大分流”是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与餐厨垃圾等实施专项收运,分流处置。“小分类”指在驻地单位等场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置。之后,这里分类好的垃圾将被30吨位的压缩垃圾转运车转运至垃圾填埋场或者垃圾焚烧发电厂。
据悉,太原市区有400多万人,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25公斤。而目前的垃圾处理方法,70%靠填埋,30%靠焚烧。太原市现有两座大型垃圾处理厂,两座大型转运站。“下一步,我们要建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800吨的焚烧电厂,同时要配套建设污水污泥和大型转运站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希望大家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尽可能把垃圾实现分类投放,分流减量。
(记者 曹婷婷 实习生 雷宁)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