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早,走进南寨公园,远远看到,成群结队的鸽子在蓝天上展翅翱翔。时而,一两只鸽子俯冲飞落到公园里那间红瓦灰墙的鸽舍,紧接着一群鸽子便如影相随回窝,构成了冬日美景图。
今年3月,五一广场改造,1600余只鸽子“搬家”至南寨公园,期间许多市民专程来南寨公园探望这些“老朋友”。半年多时间过去了,鸽子近况如何?是否适应“新居”?为此,记者作了探访。
市民惦念 专程探望
早晨,室外零下8摄氏度,鸽子却依旧在风中飞翔,它们的绒毛就是厚实的“防寒衣”。今年,南寨公园搭建了一座鸽舍,分上下两层,里面用木板分割成一间间独立的小隔间,不时有鸽子进出,十分热闹。饲养员朱克祥说,鸽子从空中飞下来后,能第一时间准确找到属于自己的“房间”,很有秩序。
鸽舍外,几只鸽子在空地上探着脑袋,悠闲踱着步子。其中一只脖颈上似戴了一条貂皮毛领披肩的鸽子,吸引了不少游人。朱克祥介绍,这种鸽子是“明星鸽”,名叫毛领鸽,又名贵妇鸽。颈部有一圈反生羽毛,好像一位贵妇人穿了雅致端庄的礼服,显得华贵高雅,很受人们喜爱。目前,这些鸽子共有37个品种。
这群鸽子自搬来南寨公园后,不时有市民专程探望,不少是五一广场附近的居民。朱克祥说,前两天一位老阿姨带小外孙乘公交车,专程来南寨公园看鸽子,一只灰羽毛的鸽子一直围在一老一少身边打转,一看就是“旧相识”。朱克祥感慨地说:“鸽子在五一广场时,不少市民几乎每天要去看望,对这些小生灵充满了感情。如今搬到南寨公园,实在想念得很,再远也要过来看看这些‘老朋友’。”
当然,想念是相互的。不少鸽子也想念五一广场的“老房子”以及那里熟悉的一切。刚搬来南寨公园不久,饲养员首次尝试打开笼舍,放飞一小群鸽子,没料想,几只鸽子具有敏锐的方向感,一溜烟直接飞回了五一广场。
听说这些鸽子将在南寨公园“扎根”,不再搬回五一广场时,市民李先生说:“虽然这些鸽子离市区远了,但公园绿化好,远离城市噪音,看到它们的生活环境更好了,我们也觉得很欣慰。想它们了,就来看看。”
加强训练 适应“新居”
每天清晨不到7时,朱克祥就要赶到工作地点。吹响“放飞哨”,鸽子们便抖抖羽毛,一起朝着蓝天进发。一会儿,朱克祥又吹起“回棚哨”,鸽子便从四面八方归来。这时,他又拿出另一只独特的哨子“喂食哨”。吹哨的同时,将食物倒进食槽,鸽子心领神会,齐刷刷埋头吃起来。朱克祥笑着说:“也有调皮的鸽子,吹哨半天才归来。只有加强训练,才能让它们更好地辨识不同的哨声。”
朱克祥本是南寨公园的一名普通职工,领到饲养鸽子的任务后,一切从零学起,拜师学习。五一广场从1995年起开始养广场鸽,朱克祥跟着老师傅学习了3个月。此后,朱克祥加入了信鸽协会,没事就在信鸽论坛上和“高手们”交流切磋,很多鸽子的饲养难题得到了解决。
鸽舍一角,一只毛羽未丰的小鸽子躲在温暖的草甸上打瞌睡。朱克祥介绍,这是刚孵化不久的小鸽子。他指着另一只体型不大的鸽子说,这是搬来南寨公园以后孵化的第一批鸽子,如今已长大。鸽子天生恋家,是辨识方向的“高手”。为让鸽子尽早适应“新居”,不再留恋“旧居”,他想了很多办法。“鸽子是‘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对就感情专一,形影不离。小鸽子自出生就在南寨公园,把这里当它们唯一的家。先放飞小鸽子,由于小鸽子的父母舍不得孩子,自然也不会飞离这里。”
科学饲养 保证健康
每日,饲养人员进入鸽棚前,都要统一换消毒工作服。“进入鸽棚,先开窗通风,观察鸽子的精神状态,是否有伤病,然后为鸽舍消毒。”朱克祥介绍,“为保证营养,我们专门制作了混合饲料,包含红花籽、豌豆、剖光玉米等,夏季还加绿豆防止鸽子‘上火’,配置矿物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还要防止近亲繁殖,优化品种。”
前不久,有一只鸽子在朱克祥眼前突然倒下,再看时,已断气,朱克祥心疼不已。请教老师傅,才知这只鸽子是因年龄大了自然死亡。冬季天寒,饲养人员更加精心呵护这些鸽子。太阳出来了,就多次吹响“放飞哨”,让鸽子晒“日光浴”,增强免疫力,促进肌肉生长。鸽子不怕冷,但也害怕“穿堂风”。南寨公园为西北方向的鸽网覆盖保暖设施。鸽子饮水皆是用凉开水和开水勾兑而成的,防止着凉。
夜深人静时,南寨公园有黄鼠狼、野猫出没。南寨公园将鸽舍外层加设3层铁丝网,防止鸽子被黄鼠狼抓伤。朱克祥描述,笼舍旁有株小树,狡猾的黄鼠狼会爬树,再跳到鸽笼2层伤害鸽子。为保护鸽子,只好用铁皮包裹好树,再在铁皮外钉上带刺的钉子。
如今,这些鸽子已经适应新环境。广场上,有市民喂食,鸽子不时飞落到游客的肩膀、手臂上,构成了一幅幅人与鸽子和谐共处的画面。
记者 孙达佳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