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中国科协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经过三个月的激烈角逐,在经历了初赛、复赛及山东济南举行的总决赛后落幕。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无主轴多齿箱紧凑型风力发电机组”项目,一举夺得大赛设立的唯一金奖。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建厂65年来,先后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科技成果奖10项、国家重大装备研制成果奖7项。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这样一家大型国企,是如何在创新方法这个比较“冷门”的领域获得优异成绩?创新方法又为这个企业带来了什么呢?
解密一:创新是太重的新常态
2014年3月3日,太重特种铸造分公司为南非某矿山公司生产的6套特大型拉铲的关键零部件正式装车发运。这不仅是太重首次特大型拉铲的关键零部件出口非洲,同时也是我国特大型拉铲的关键零部件进入非洲大陆。
2014年11月20日,世界首台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地车及屏蔽罩成套设备在山西太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顺利完成了各项出厂试验和验收。
2015年7月7日,太重集团在其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基地成功浇注重达565吨的压机立柱,又一次刷新了大型铸件的世界纪录,实现了太重热加工能力新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太重产品的大型化、重型化转型发展。该立柱是为太重承制的世界最大35000吨多向模锻压机配套生产的,在中国乃至世界铸造史上,堪称是重量最大、尺寸最大、难度最大的一次铸件浇注。
太重人坚持认为,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太重集团坚持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先后完成了对煤炭与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发电设备与新能源、工程机械与高端液压产品、轨道交通设备港口机械和海工装备等六大领域的创新驱动。建厂65年,创造430多项国内外第一,相当于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项“第一”诞生。在每年出厂的产品中,创新产品占到一半以上。太重集团是新中国第一座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是这个装备制造业共和国长子成长的基因,也成为太重集团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
太重董事长王创民说:“我们的灵魂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
解密二:企业科协拓展创新工作新局面
在太重,与创新相关的一切活动和部门都是最受领导层关注的。
2016年4月,太重集团公司召开2015年度“讲理想、比贡献”总结表彰大会,大会上作的《发挥优势坚持创新强化服务为开创太重“十三五”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工作报告中称,太重各级科协组织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推动、服务”的作用,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科协科技活动,继续保持好太重科协在全国企业科协工作中的领先地位,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太重的平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企业科协扎根于企业内部,不仅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以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学术交流、技术攻关、科学普及、创新小组或攻关团队等形式结合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动、智慧碰撞实现知识的成倍叠加、灵感的相互激发和技术瓶颈突破;同时以双向交流的“窗口”形式把企业内外部科技人员联系在一起,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