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4年来,她始终坚守金刚里社区,把社区当家,将居民视为家人,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她积极推行“家家搞治安、人人重防范”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构建覆盖全社区的治安阵地管控网;她在全市率先打造“网上警务室”,发动社区100多家经营户和居民代表组建微信群,网上网下互动交流……她就是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杨蓉。12月2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视察山西工作时来到“杨蓉警务室”,称赞她多年来扎根社区,用辛勤努力赢得群众认可,换来社区平安,是全体民警的学习榜样。12月5日,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党委决定,在分局开展向杨蓉同志学习的活动,尤其是社区民警要和杨蓉比学看齐,争创“零上访、零发案”小区。本报今日特刊发人物通讯,介绍民警杨蓉的先进事迹。
心系群众——把责任扛在肩头
金刚里社区是一个开放式社区,大街小巷四通八达,有大小院落26个、楼房69座,实有人口8000余人,且出租房屋集中、暂住人口流动频繁,素有“难干、难管、难防”三难之称。
12月7日,记者在金刚里社区采访时,不少老人正在社区的凉亭里参加文艺活动。提起杨蓉,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杨蓉这闺女是我们的贴心人!”
改变院落破旧不堪的面貌和小区居住环境,一直是小区居民的心愿。为此,杨蓉和社区干部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筹措资金,动员力量,铺设硬化小区路面,面积达4000平方米。同时,在警务室旁新建凉亭,作为居民日常活动场所。
小区面貌变了,治安防范也得跟上去!杨蓉发动社区网格长、治安信息员、护楼护院队伍、治安志愿者组成治安防控网,积极开展信息采集和“四防”宣传等工作,在动态工作中掌握主动,在落实防范中延伸服务,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工作实效。燃放烟花爆竹、噪音扰民、小区里来了陌生人等等,社区有什么情况,治安志愿者总会在第一时间向杨蓉反映。
去年春节前,朱大爷反映小区住户田某准备卖爆竹,将几十箱爆竹全部放在家中。杨蓉马上与社区干部赶到田家,把几十箱爆竹全部搬离居民区,消除安全隐患。
有一次,杨蓉在工作中得知,社区里住着一名逃犯。得知消息后的杨蓉心里很不踏实,她四处打听有关此人的线索,一栋一栋楼找,挨家挨户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居民的帮助下,逃犯落网。
依靠群众——把功夫下在平时
社区民警竟然也能抓逃犯,这个结果,就连杨蓉自己也很吃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工作方法。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杨蓉发动社区全部经营户组建“金刚里社区大家庭”微信群,把社区100余家经营户和居民代表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平安社区建设的“千里眼”“顺风耳”,将社区警务工作延伸到互联网,实时通报社区警情,进行安全防范宣传。
过去,只能靠张贴宣传提示单提醒居民,如今只需手机发送信息,就可第一时间告知大家,实现了对经营场所的实时有效管控。
别小看一个简单的微信群,还能协助侦破刑事案件。今年3月28日上午,居民张某经营的重庆鲜面条店内的1000元钱不翼而飞。所幸店里装有视频监控,杨蓉将视频发到微信群中,居民和治安志愿者纷纷提供线索。经过进一步核查确认,很快就将有盗窃前科的嫌疑人杨某抓获。
服务群众——把好事做在经常
小区秩序好了,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正在进一步提升。杨蓉联合市妇联在警务室成立妇女儿童维权站,维护社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杨蓉邀请市妇联有关人员为社区群众讲解有关反家庭暴力的知识。
不仅如此,她还联系杏花岭区检察院,定期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帮助群众释法明理,增强法制意识;联系省老龄委向社区派驻教育志愿者,利用社区、警务室和闲置的公共空间,开办小型的、分散的老年教育培训点,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金刚里社区,成立了文艺队,老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声笑语不断。家住21楼的年近70岁的程大娘是文艺队骨干,她说:“以前没事常去打麻将,自从参加了文艺队就很少去了,来杨蓉这听听讲座,和老邻居们唱唱歌,心情也不一样了。”
在杨蓉的牵线搭桥下,社区理发店老板乔宵雷每周二带着理发师给7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免费理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既为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又拉近了邻里关系。
杨蓉说,只要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中服务群众,在一点一滴的治安防范中打造平安,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群众就会把你当作“自家人”。
今年以来,金刚里社区22个小区“零发案”“零上访”,重点人口重新犯罪率为零,不断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记者 杨沫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