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最新信息最新信息

太原都市区规划面积拟扩大到6503平方公里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发布相关公示 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6/12 16:58:09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6月6日发布的《关于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40)的补充公示(第9号)》显示,太原都市区规划面积拟扩大到6503平方公里。与今年初《关于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30)(草案)的公示(第3号)》比较,新扩大的面积是把晋中市太谷县行政管辖范围纳入了太原都市区。《关于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40)补充公示(第9号)》公示时间为:2017年6月6日至2017年7月17日。社会各界如有意见或建议,可填写“公众意见建议表”,于2017年7月17日前传真至0351-3070482或发电子邮件至tydsq3580082@163.com。  

《关于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40)补充公示(第9号)》主要内容有:   

太原都市区规划范围为:太原市城六区、清徐县和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行政管辖范围。规划目标与规模为:到2040年,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产业结构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多元化,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山西“农谷”成为全球有影响、全国有优势的功能农业(食品)科创基地。都市区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空间结构,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综合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规划2040年常住人口850万,建设用地控制面积1040平方公里(其中示范区465平方公里)。   

太原都市区全域范围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4大类差别化政策分区。优化发展区包括太原、晋中现有城区范围。重点开发区包括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和阳曲、清徐、太谷(农谷)、泥屯组团。限制开发区包括中心城区外围山前地带、浅山地带和组团间的生态廊道。禁止开发区包括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区、永久性基本农田集中区。   

太原都市区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一主一副多组团”。“一主”即太原中心城区(南高速环以北部分),定位为国家区域性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国际性开放平台与交往中心,全省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一副”即太榆中心城区(晋源—小店—榆次),定位为国家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新兴产业集聚区、国际性低碳技术及煤基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宜居城市建设主体区。“多组团”即清徐、阳曲、太谷(农谷)、徐沟、西谷、修文、泥屯等多个产城融合组团。依托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山西农谷建设,着力打造全省创新转型新引擎、宜居宜业示范区,围绕三条都市发展轴和汾河、潇河两条生态文化景观带实现产城融合、有机组织。   

在中心体系结构上,提升完善太原、晋中两个城市综合中心,重点构建汾东现代服务中心;大力培育清徐、阳曲、太谷(农谷)、徐沟、修文、泥屯、西谷等组团中心,同步优化提升迎新、下元、北营、晋源、朝阳、高教新区、榆次老城等片区中心,形成集中体现太原都市区对外开放水平、综合服务能级、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水平的核心空间。   

按照“一主一副多组团”空间结构,构建由航空、都市区高速公路网(两环、八射、七连)、城市快速路网、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组成的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   

《关于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40)补充公示(第9号)》还对生态支撑体系作了详尽介绍。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四区”,实行分区控制、分级管理。重点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深化生态修复治理,制定负面清单、优化工业布局,推行绿色交通、优化出行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低碳发展,深化流域治理、共治水网湿地。构建都市区“多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多区”即都市区外围的山体生态保育区、环城生态休闲区。“多廊”即贯穿都市区的河流生态廊道、组团隔离廊道,包括汾河廊道、潇河廊道、乌马河—象峪河廊道、沿太中银铁路和干渠生态廊道、太榆生态隔离廊道、修文西部生态廊道、太原北部城区生态廊道、太原中心城区南侧生态廊道、太谷东南部生态廊道、晋阳湖湿地公园、边山支流生态修复工程等。

(陈剑)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