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档案馆,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厚重的文献档案和资料,也许从未想到它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在太原市档案馆新馆内,记者切实感受到了先进科技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档案馆所带来的强大震撼。

新馆比旧馆大了3倍
市档案馆新馆位于万柏林区长兴南街市便民服务中心主楼内,占地1.2万平方米,其中仅库存面积就达到5000平方米。为了提供更好的保存条件,该馆配备了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智能防虫密集架、防虫驱鼠系统、库房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
在主楼一层建有130平方米的查阅室,主要接待普通群众查档;六层主要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基地和档案数字化加工间,目前,该馆目录数字化工作已经完成了馆藏的80%,全文数字化工作也已完成了200余万幅(页)。此外,七层设有“抗战档案特藏室”和“晋商文化”“馆藏档案文献精品”展厅。与3328平方米的旧馆相比,新馆面积是原来旧馆面积的3倍,馆藏量可达到40余万卷(件),设施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馆容馆貌也焕然一新。

档案文化展厅追溯城市历史
作为新馆陈设的最大亮点,“太原记忆”“晋商文化”“馆藏档案文献精品展览”三个展厅通过展示特色档案文献,丰富了人们对于太原的记忆,为市民传递出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信息。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主楼六层的“太原记忆”展厅,入口处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展示太原建城历史的3D动画。工作人员介绍,展厅面积730平方米,分为“城市记忆”“信仰的力量”两个部分,用389张珍贵照片、100件实物,展示了太原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城市记忆”展览设有龙城溯源、文景之治、锦绣太原、九边重镇、清代风物几大板块,以及“双合成”“稻香村”等一批我市老字号店铺商业活动的档案史料;而“信仰的力量”展览以实物仿真、档案陈列等突出呈现了中共太原党组织艰辛创建、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来到主楼七层的“馆藏精品文献”展厅,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镇馆之宝”——明万历八年的一份卖地契约档案,这也是目前市档案馆馆藏中时间最早的历史档案。除此之外,展厅还展示了民国时期阎锡山的手迹及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赵铁山的书法等珍贵历史文献。
此外,市档案馆采用实体和电子同步分类的办法,完成了合约、股票、账本、晋商书信、族谱等14347件6.8万余幅晋商档案文献的分类、整理、编目、核对的工作,建成了全国档案系统最齐全的晋商档案数据库。
VR 虚拟体验重现昔日街景繁华
参观完静态的展览,我们不妨再让这些档案物件“活”起来。在此次展览活动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 VR 虚拟体验,戴上 VR 眼镜,一幕幕明清时期太原鼓楼街和帽儿巷的繁华场景重现眼前,喧闹的街道两旁,当铺、票号、老字号林立,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原汁原味的明清市井中。
工作人员介绍,市档案馆投资近40万元打造的全新 VR 虚拟体验厅,可供5人同时体验。通过时长约1分30秒的360度全景影像,展示了明清时期鼓楼街和帽儿巷寻常百姓生活,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昔日太原的繁华盛景。
目前,由于市档案馆新馆处于试运行阶段,因此暂不对公众开放,只接受团体预约参观,预约电话:0351-5629283。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