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农信社有这样一个人,他把使命刻在心里,把责任抓在手上,以坚韧的毅力、满腔的热情,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践行了一名农信人对事业的执着和对“背包精神”的追求,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他就是怀仁农商行董事长张银政。
角色转换 恪尽职守
2011年,一纸调令把时任怀仁县联社主任的张银政,调到右玉县联社担任理事长。当时,对于右玉的艰苦他心知肚明。
“好多人问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怎么能去那地方呢?我当时没回答,也没法回答。说实在的,我去的时候心里很清楚,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背包精神。右玉精神是一任接着一任干,农信人将把‘背包’一代接着一代传。”张银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右玉县联社,张银政一心扑在工作上,常至深夜。有一天凌晨,张银政突发疾病,被工作人员发现后紧急送往县医院,后又转到大同、北京进行治疗,当时所有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没想到13天后,他又上班了。有人私下说,这个张理简直是玩命哩。
在这片被称为塞上绿洲的沙土地上,张银政硬是凭着这股被称作拼命三郎的精神,与员工们揣着“背包”,顶着风沙,用6年的时间,把一个曾在朔州综合实力排名倒数的右玉县联社打造成了全市第一名,职工的平均收入也大幅增加。
2017年,得知张银政要调走,有人硬是把电话打到上级,强烈要求把他留下。就在他走的那天,员工们挤在联社的院子里,挥泪惜别这位他们打心里佩服的领路人。
重回故地 迎难而上
2017年,怀仁县联社被省联社确定为改制化险目标机构。也就在当年4月,张银政从右玉回到怀仁,担任怀仁县联社理事长。
张银政清楚,改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启动改制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不断地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
“我们这儿的改制,难就难在要清退老股金;难就难在还要募股10多个亿,找10亿多的真金白银!”怀仁农商行的一名员工回忆说,大家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在面对社会上一些人的不理解时,好几次委屈得满脸泪水……
这太多的艰难困苦,张银政何尝不知。可就在他到怀仁的4个月后,农商行改制的大幕,还是拉开了。为了募股,他早出晚归,跑遍了怀仁当地80多家大小企业。有时,早上7点到人家门口,而晚上9点多无果而归。有时,人家今天答应,明天又电话拒绝。无奈,他不得不重返右玉、大同,游说当年曾打过交道的企业家和老朋友。
“我们之所以敢一下子投了1.5亿给农商行,主要是冲着张银政的为人。这个人在右玉待了六年,他的做人做事,那可真是铁板上钉钉。”投资入股的企业老总说,“当时,有两家企业左右摇摆,他们想通过我找到张银政问个究竟。可他当时正在大同住院,我们4个人就在他的病房交流了近3个小时。当时的情景,那两家企业很受感动,很快就入股问题拍板定夺。说实话,他的干事创业精神在当时起了决定性作用。”
路虽远,行将则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通过近半年的努力,他累计引进资金5亿多(包括股东购买不良的资金总共达10个多亿)参股农商行。在清收责任上,他又主动挑大头,累计收回不良贷款5300余万元。改制农商行需要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他便三天两头往各单位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就是凭着这股劲,张银政带领干部员工拧成一股绳,按照改革路线图、时间表,自我加压,冲破重重阻力,打赢了压降不良贷款、资产确权、股权规范等多次“硬仗”,一年半的时间实现改制目标,在全省创造了为数不多的改制快、成效高、历时短的典型案例。
凤凰涅槃 勤耕不辍
在历经了太多的纠葛、交涉、磨难、坎坷之后,2018年11月19日,怀仁农商行的大牌终于悬挂在大门上。这一切,对于一个把生命系在“背包”上的农信人来说,应当是用年华与信仰换来的沉甸甸的收获。农商行改制成功了,张银政的脚步却没停下。他把科学管理当成了全行发展的生命线,努力走出了一条革故鼎新、破难攻坚、科学发展的道路。
“干部是面镜,员工是领导的影子。领导干部就是要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发挥带头、带领和带动的作用,才能引导、影响和激励职工群众带着对信合的深厚感情去主动工作。”在张银政的带领下,大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加强法人治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干事激情……截至目前,怀仁农商行所承担全市80%的学校代收费,为所有的居民住宅楼代收供热费,为市公安局等195个企事业单位代发工资,代理发放全市涉农补贴,并为2076家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往来与代收代付服务……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耐力赛,需要脚踏实地,打牢基础,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如今,张银政正昂首踏上新征程,不断攀越新高峰。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