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山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系列专访 > 企业相册企业相册
中涂交通:让路面更环保 让出行更安全
抗污标线、高亮标线、震荡标线、荧光标线、雪域防雪铲标线……近日,记者来到了山西中涂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涂交通”),在总经理薛晓东的带领下,参观了生产车间、库房、企业技术中心和道路标线展览馆。
细分市场 精准定位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涂交通进入道路标线行业,至今已在行业内深耕20余年,在标线涂料的生产、研发、储存、施工等各方面都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中涂交通根据不同材料路面、不同应用环境、不同适用场景以及不同功能需求推出了相对应匹配的标线材料,致力于从标线材料角度解决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东西环境差异大的标线施工技术难题。”薛晓东介绍道。
该公司产品种类覆盖冷塑性双组分标线涂料、新型环保地坪材料、彩色防滑路面材料、热熔系列道路标线涂料、溶剂型道路标线涂料、水基型道路标线涂料、荧光道路标线涂料、立面反光标记涂料、低温快速修复材料、砼构造物防腐放水材料等。
中涂交通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技术研发,多次与各地设计院、交通厅合作开发项目,切实解决当地问题,避免产品单一化同质化。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完整的标线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表面涂装材料供应商及整体方案的提供者。
立足研发 助力生产
中涂交通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人员构成有博士、硕士、大学教授及行业内的大咖,拥有一流的实验室和试验场所;设有理化检测室、综合实验室、综合试验室外场地,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该公司先后与长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众多高校签订了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的基础科研力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为社会培育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研发人才。
中涂交通始终将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行业内多次推出标线新型功能,为国内标线行业的产业升级助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以不低于销售额的百分之四投入产品的研发。目前,该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共授权11项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PCT专利1项,在审17项专利,其中,“一种高亮标线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荣获全国科技成果研究中心一等奖、山西省第二届发明专利二等奖,“一种道路标线用热熔涂料”获山西省第三届发明专利三等奖,“耐久型高亮标线制备方法”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中小型研发型企业的号召,中涂交通在升级优化本业务线的基础上,将技术延伸到更多的表面涂装材料、路面修复材料以及地坪行业。到目前为止,该公司的地坪材料和路面修复材料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实现了应用并取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贴合市场需求,切实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该公司“耐久型高亮标线制备方法”项目依托国家和山西省科技支撑计划,在标线的使用寿命、抗污能力、高反光性、高附着力以及环境友好等方面进行大量自主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标线高反光、长寿命的有机统一,可以有效减少道路标线的施工和养护频率,间接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以及道路施工作业在交通危险中的暴露几率。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为道路标线涂料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节约、环境友好的选择,对全国道路标线行业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新的启发。
严抓生产 保障质量
“产品质量是做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红线,一次质量问题就会失去多年来积累的很多客户,严把质量生产大关,靠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薛晓东说,中涂交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监管贯穿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涂料生产流程再到成品储存发货,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检测流程,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质量要求。
生产过程中,中涂交通要求生产操作工严格掌握操作规程,了解质量标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环节和生产中的问题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认真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形成快速高效反应机制;生产部与技术、工艺、质量、设备等部门有机结合,通过不断优化工艺过程,修改完善操作要点,消除设备、人员及工艺过程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因素,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促进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获得山西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中涂交通作为道路交通标线涂料行业的领先者,其产品已在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北京冬奥会配套高速——京礼高速等重点工程得以应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薛晓东表示,下一步,中涂交通将秉承“专精特新”技术和发展思路,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刘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