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外,“文化过年”也成为时下过年新时尚。
羊年正月初四,山西博物院内人流如织,不仅有许多本地市民举家前来参观,还有很多外地的游人也到此一游,品位地道醇厚的“山西文化大餐”。
一大早,山西博物院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从一楼到四楼的每个展厅都挤满了欣赏文化艺术珍宝的游人。他们中有人驻足在展柜前,聚精会神地端详;有人举起相机将自己喜爱的艺术品对焦拍照;有人在给孩子耐心讲解;有人拿着笔仔细地在本子上做记录……
除了极具山西特色的各类展厅外,山西博物院也不忘挖掘资源,推出颇有新意的展览和活动迎接羊年春节。当日活动现场,现场绘制“吉祥盒”的参与者们正聚精会神地给盒子一侧涂抹上色。现场,一幅由1856个空吉祥盒组装而成、寓意吉祥如意的文殊图像即将成形。
早在春节前就通过网上报名参与活动的市民张女士带着孩子在活动现场排队等候绘制吉祥盒。她认为,这件文殊菩萨装置艺术作品由1856个空盒子组成,互动过程可以让每个人寄托各自的心愿和梦想、启迪人生智慧。
新春小剧场里,通过报名、海选招募的19位小演员进行了现场演出。这部由山西博物院教育人员自编、自导的儿童剧《森林王国的快乐羊年》,通过生活在大森林里小动物的奇妙探险,妙趣横生地介绍了生肖羊的故事。在家人的陪伴下,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节目。
来自北京的石宝玲阿姨一家四口,已连续四年来山西过年。几年来,他们一家的足迹几乎遍布山西版图。大年初二刚从五台山赶赴太原的一家人,在山西博物院里过了一个颇有文化气息的春节。
在省博书吧里,逛了一天的石阿姨和老伴一边歇脚一边看书,尽管一家人已在省博逛了7个小时,但他们的儿子儿媳仍然废寝忘食地在展厅内细细品味艺术珍宝。“儿子儿媳从事美术工作,他们对山西的艺术文化非常喜爱,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馆都是必到之处。”
太原五中高一女生侯同学是学校社团的志愿者。经过集中培训、试讲,指导和考核后,她和社团50多名同学分布在各展厅担任义务讲解员。在山川精华展厅,身着校服、稚气未脱的她,娴熟耐心地为游客们讲解着。她说,选择这样的方式度过春节很有意义,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
喜欢艺术文化的市民郭世杰说,尽管高科技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古人有好多长处和朴素的智慧值得现代人去学习。
据了解,仅大年初二、初三、初四这三天,山西博物院接待游客人数超万名,创日均接待人数的新高。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