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挂着一幅立体中国地形图,我常常站在图前,反复端详,从北方看到南方,再从南方看到北方,越看越有意思。
黄土高原雄踞中国北部中心位置,居高临下,俯视着中原大地直至东南沿海。从形状上看,黄土高原犹如一张大弓,东为太行山,西是乌鞘岭,中间秦岭为弓顶,正对着东南方向。
站在黄土高原上眺望东南,真正一览众山小。黄土高原的平均海拔为1500 米到2000 米,往东南一路数去,2000 米的高度无峰可及。泰山端坐于齐鲁大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但泰山海拔1532 米,和我们县的木兰疙瘩一般高。大别山突兀中原,最高峰也仅1729 米。再往南,庐山1473 米,武当山1612 米,井冈山1597 米,九华山1344 米,黄山莲花峰1864 米,衡山1300 米。假如目力无限,站在黄土高原上,看东南沿海可以直视无碍。
黄土高原既有高度优势,形状又宛如一张大弓,于是就常常要把一些东西射向东南。
从大自然看,许多东西都是从黄土高原压向东南一带的。春天的沙尘暴,一路滚滚南下,有时能直达沿海,让闻贯鱼腥味的人们也闻一闻黄土的气息。秋天的冷空气,冬天的寒流,一波接一波席卷而下,刮得中原大地山寒水瘦,刮得东南一带木叶飘零。反之,南方很难有什么东西能侵蚀上黄土高原,东南沿海即使有十几级强台风,也吹不到高原上来。
从历史看,各类战争也都如同沙尘暴和寒流,统统是北方扫荡南方,让南方饱受蹂躏之苦。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一直到清朝,大小战争千千万,几乎都是北方占据优势,都是北方政权吃掉南方政权。只有朱元璋是一个特例,然而明朝在南京呆了几十年以后,也就把皇宫搬到了北京。以南京为都城的王朝好像命都不长,用不多久就都被北方政权给吞没了。
毛主席秋收起义,转战江西多年,天时不顺,地利不行,人和更是一团糟。星星之火非但没有燎原,反而被蒋介石打得难以招架,不得不辗转长征。正式史料上说,毛主席最后选中陕北作为立脚地,是因为在长征途中捡到半张破报纸,从中知道陕北有红军,有共产党的根据地,于是决定去陕北。而民间风水先生则说,毛主席研究过风水,知道西北方是生门,所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到陕北。我对两种说法都相信。毛主席研究没研究风水不知道,但毛主席对中国历史是研究透了的。三千多年间,从北方起兵南征的,大都迎来了胜利,而从南方向上北伐的,鲜有成功者。我想,即使蒋介石不追赶,毛主席也会主动走上黄土高原来。
毛主席一上黄土高原,形势立刻大变。天时变了,张学良杨虎城捉了蒋介石,继而又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地利自然有,有一把黄土就饿不死人,黄土地养穷人,共产党是穷人的党;人和更不要说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到解放战争,共产党从北往南,一路横扫,风卷残云一般收拾了万里河山。
北方有高原,雄风震天下。21 世纪,黄土高原开始为中原和东南沿海输送能源。陕西、山西、内蒙古,煤、油、气、电,火车、汽车、管道、高压线,不分昼夜,能源一波接一波飞驰而去。然而这一回,黄土高原送出的不是外部的东西,而是自身的血液和精气。这不由人担心起来,半个世纪之后,黄土高原,你还好吗?
(作者系保德县政协主席、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