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4日

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刘换林:纸下传技艺 纸上“剪”非遗

来源:阳泉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4/10 15:16:06

【非遗传承人档案】刘换林,生于1950年,郊区荫营镇东落菇堰村人,市级非遗项目“郊区剪纸”“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换林心灵手巧,喜欢剪纸、布艺等传统手艺,经常向村里的长辈学习,回到家反复实践,在不断地摸索中苦练技艺。如今,刘换林创作的作品题材丰富、类型多样、风格独特,她的剪纸、布艺作品经常在各类展会、比赛中获奖。

进入3月,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最近几天,刘换林每天早早起床,吃过早饭,收拾完碗筷后便待在屋里赶制一批荷包。桌子上摆放着几件已经做好的小猪头、小辣椒等。“这几样小东西要串在一起,农历二月十五至三月小孩儿身上佩戴这种饰品寓意吉祥平安,这是咱这儿的传统习俗。”刘换林说,“原本计划只做剪纸作品,但市里的一个商场专门找我定做,我就临时接了这个活。这些天要尽快做出来。”

年逾古稀的刘换林身体还很硬朗。平时,她很少串门,闲暇时喜欢做手工,剪纸、布艺、刺绣都会做。在她家的柜子里存放着许多她的剪纸作品,还有少量的布艺、刺绣作品。“毕竟年纪大了,手也不太灵活了,布艺、刺绣做起来比较费劲。这几年,布艺、刺绣主要是女儿在做,我主要剪纸。”刘换林说。刘换林的女儿郑芳14岁时就跟着她学习刺绣、布艺工艺,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刘换林便将自己的创作重点放在了剪纸上。

刘换林纯熟的剪纸技艺除了自身的天分外,更多是几十年的勤奋练习、不断摸索、点滴积累得来的。刘换林的母亲剪纸、布艺等手艺样样精通,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刘换林继承了母亲的天分,从小心灵手巧。“我记性好,动手能力也强,做手工艺品一看便会。”刘换林说,“我小时候喜欢做手工活,会使用剪刀的时候就试着剪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时邻居、村里的‘巧手’做东西时,我就在旁边学习,记下她们的做法,回家后自己练习。”时间长了,她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作品也越做越好。

技艺不断精进,作品更加精美。2015年起,刘换林的剪纸作品经常在省内外的各类展会、比赛中获奖,深受人们的喜爱。刘换林说:“证书是对我剪纸作品的肯定。但对我而言,剪纸本身的乐趣、剪纸内容的创作和剪纸技艺的传承更有意义。”

说起自己的剪纸作品,刘换林打开了话匣子。她从屋里的柜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自己存放的剪纸作品,小的剪纸作品夹在报纸、书本中,大些的剪纸作品有些装裱了起来,没来得及装裱的用纸包着卷了起来。“这样,剪纸作品就不容易破,便于存放。”刘换林说。

刘换林的剪纸作品有传统小窗花、神话故事,还有十二生肖剪纸作品等,种类丰富、内容独特、题材广泛。她创作的《十二生肖•中国梦》剪纸作品,每4个生肖一组,分成3组,每组采用不同的形状表现不同寓意。“前面4个是‘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繁荣昌盛;中间4个是‘桃’,象征人寿年丰;最后4个是‘苹果’,表示四季平安。”刘换林认真介绍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这幅是根据市级非遗项目‘辛庄石鱼文印的传说’创作的剪纸作品,讲的就是民间流传的‘石鱼文印’的故事。”

除了已经完成的《石鱼文印》作品,刘换林正在以郊区非遗项目“五龙圣母的传说”创作另一件剪纸作品《五龙圣母》。“这件作品筹备了近两年,现在已经完成了前期画画的部分,下一步准备开始剪,作品完成之后,长度将在六七米左右。”刘换林说。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件作品,她还特意向朋友借来了刻刀和蜡盘。

刘换林的每一件剪纸作品都有独特的寓意。“这要全介绍起来,一时半会儿可说不完。”刘换林说,“还有许多作品我送人了。”除了自己收藏一些作品外,刘换林常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分享给他人。她说,分享作品也算技艺传承,作品有吸引力,愿意了解、学习剪纸技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今年,我还计划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剪纸作为一项传统技艺,技艺传承是必须的,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剪纸作品记录不同的时代、表现不同的主题,向大家传递不一样的故事。”刘换林说。 (延维琴)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