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
光绪版《平定州志》绘图
军作为一级军队管理机构始于唐代。唐朝建立后,北、西部突厥、吐蕃时常袭扰,为加强边防,在边塞地区设置了诸多军镇,部队由节度使统领。《新唐书》记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之后到宋朝,逐步演变成军事管理与地方行政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组织。
那么承天军是什么时候设立的?苇泽关地处要冲,是平叛“安史之乱”的前线,设置承天军与张奉璋有直接的关系。
张奉璋,唐朝玄宗至代宗时人,生卒年无考,曾为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的部将。“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由郭子仪推荐,升任河东节度使,于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初二,奉命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3000人东出苇泽关,先后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九门(今藁城西北)。《平定州志》(清光绪八年版)记载:至德元年(756年),张奉璋奉李光弼之遣以兵五百戍石邑(在井陉东)。乱军将领蔡希德引兵攻石邑,张奉璋拒却之。至德二年,史思明与蔡希德、高秀岩合兵十万西进,欲攻太原。李光弼使张奉璋以兵守故关,阻敌西进。被史思明攻陷,张奉璋退守乐平(今昔阳)。史思明攻太原月余不下,使人返太行山之东调取攻城器械,并以三千兵马护送。张奉璋、慕容溢(又作慕容隘)引兵在广阳(今平定)邀击之,将三千护兵尽行歼灭,张奉璋等遂归太原,后任河东节度右厢兵马使。至德二年在今娘子关镇城西村北紫金山山上筑承天军城。对于承天军设置的时间,有专家认为是至德二年,也有专家认为在乾元元年(758年)。
在娘子关西紫金山上的老君庙石壁上,现存一通唐大历元年(766年)的石碑,碑上刻有《承天军城记》:
易称设险,诗曰干城,盖陈述公侯藩捍王室也。晋东井陉者,昔淮阴伐赵之路,连天作险,蹙地成隘,一夫奋守可以当万人。皇六叶,贼臣总燕师者,帅渔阳杂虏逾盟津,突函谷,有窃天下之地。时元戎蓟公虑侵轶于我,乃申命开府张公奉璋严戎式遏。公谋包百姓,雄入九城,名悍赫犬,戎容仿佛麟阁,既至登鹳鹊洪中顶,四顾而叹:“虏在吾目中矣!束其口,扼其候者,兹乎!”遂度地势,笼山截谷,筑登登,削凭凭,末浃辰而毕,其缭崇墉于岩半,百雉云矗,冠小城于峰巅,万仞天削。设以楼檐,实力军府,铁骑千匹,虎贲万计,旌旗霄红,甲曜日白。于是明之以斥堠,严之以赏罚。使夫见可而出。逐彼者易于转圜;知难而守,攻我者难于上天。则虽云梯百,地道千,班输再生,莫吾及矣!其发石也,星落乎九天之上;伐鼓也,雷闻乎六虚之表;饮马也,洿池可汲而竭;奋力也,常山可踏而倒;岂止晘食负刾,屋振瓦飞而已哉!城成,帝嘉之,赐号“承天”,信承于天也!公又于黄沙路筑德化城,示怀也,慕容溢筑沙胡城,示威也。复联建三堡,绝细迳也。由是南北千里,东西两乡,飞禽走兽不逾越矣!
由此可见承天军城规模宏大,是当时防控太行山以东藩镇的重要军事要塞。承天军有多少军兵呢?唐朝兵制规定“五千人已上置副使一人,万人已上置营田副使一人”(《唐六典》卷五)。而承天军不仅有副使,还有营田副使,可见碑文所说“虎贲万计”不虚。
承天军城建成后,上报朝廷,唐肃宗深表赞许,赐予“承天”的名号。张奉璋任承天军使。在他的墓志铭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奋兹忠勇,志剪渠魁,时有认诏公充河东招讨团练等使兼节度都虞候,增秩云麾将军。公于是领所部之众,拒井陉之口,固我汾晋,直摇燕赵,或擒或纵,匪夕匪朝,贼无所施,弃甲夜遁,畏惮如此。至德中,改授特进左骁卫大将军、经略副使。自讨邺旋旆,稍加骠骑将军,封清河县开国男,充承天军使,其城即公所创也。
承天军使的品级与州大体相当,但左骁卫大将军为正三品大员,可见张奉璋当时已属高级将领。大历三年(768年)八月,王缙任河东节度使,后张奉璋为王缙所杀。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时,仍有承天军。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复置承天军,翟守素(济州任城人)为承天军使,直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降为承天寨。
唐长庆元年(821年),成德镇等藩镇反叛,裴度率十万大军平叛,行营驻扎承天军城。五代时晋王李存勖与赵王王镕相会承天军。宋初,围攻晋阳,承天军参与攻城,之后废承天军仍置承天寨,将西北部的董卓故垒置为承天董寨,将其西南部的柏井置柏井寨,形成了三寨并列的防御体系。明代徐达率军西进山西,在攻克故关后,继而攻取承天寨。嘉靖二十年(1541年)还修复过承天寨,可见其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
承天军城建成距今已1200多年,当年残存的城墙基础、储水池断墙依稀可见,还留下了草场洼、车套沟、赛场等地名。(贾振芳)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