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本网讯:(赵波 晴天)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三都村位于荫营镇北部,全村总面积4.57平方公里,共有1411户4000余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109人,村民代表60人,“两委”班子成员7人。该村是阳泉市闻名的书法村,也是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特色文化村、平安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三都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动力主轴”,不断完善治理举措、丰富治理体系、夯实治理基础,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抓党建 厚植治理基础
抓核心强引领,筑牢根基。多年来,三都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实现了人员稳定、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特别是坚持从最基础抓起,从最点滴做起,积极构建长效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管理促服务,“两委”承诺全部公开,做到明责担当、示范带头;党员管理注重实效,先后制定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积分管理、联系户、设岗定责等制度细则,让每名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责任意识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学习型”“示范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小事找党员、急事找干部、大事找党委”已成为行为自觉,党组织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
抓制度强约束,扎紧“笼子”。在征求意见、反复酝酿、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创建具有三都特色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制定出台了三都村“两委”班子小微权力责任清单、乡村治理新体系试点规范37条及流程图、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四守则”(《党员守则》《干部守则》《村民代表守则》《村民守则》)、“五会”(村民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妇女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诸多涉及面多、覆盖面广、约束性强的制度,规范了党员干部群众的行为,完善了自下而上监督反馈体系,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
抓民主强管理,疏通民意。针对村内重大决策事项,在村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行村级事务干群商议、村事直议、村企共议、年终交账会的“三议一会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宗旨意识、参政意识,让群众清楚了解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自治新格局,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抓创新 不断创优文明环境
创新“12345”机制,让区域条块“动”起来。“1”即公开招聘一批高素质专职网格员,打造一支专业化网格队伍,在疫情防控、护林防火等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2”即充分发挥网格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两种辅助网格员的作用,及时了解情况、反馈问题、调解纠纷。“3”即建立本辖区“综合信息、日常巡查、隐患排查”三本台账,做到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4”即坚持把“贴心服务群众、耐心化解矛盾、入心宣传教育、细心采集信息”的“四心”工作法贯穿始终,增强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5”即探索构建“政治掌舵、自治约束、德治树人、法治保障、善治促和”的“五治”网格治理体系,构筑长治久安“防火墙”。
创建便民服务大厅,让服务质量“提”起来。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面积约6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民事代办、农业、户籍、统计、民政、退役军人、计生妇联、综治八大窗口,帮助村民快速办理相关事项。同时,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村域面积大、人口多、部分群众办事难的实际,秉持“让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做到便民服务事项流程上墙和一站式办理。大力推行民事代办制度,组织代办员采取定点代办、特事特办、上门代办等灵活多样的贴心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共办理涉及困难资助、救助,养老保险、残疾证办理、电费及燃气费缴纳等实事800余件。
创设道德文明风尚,让精神之花“开”起来。弘扬“以古训今、以文化人”的治村理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村民小组推荐、全体村民投票、党员议事会和群众议事会初选、“两委”班子审核、向全体村民公示等环节,评选文明家庭、优秀村民、好婆婆、好媳妇,并大张旗鼓宣传表彰,激发向上向善动力;用好历史文化名村“金字招牌”,通过举办书法赛、书法展等活动,打造特色书法文化村,培养书法爱好者达到上千人;创办“三都乡韵”公众号,把一些上级政策及工作情况编成简洁易懂的顺口溜,向全村村民推送,打造书香乡村;投资4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集基层党建、清廉乡村、乡村治理等内容为主题的西苑文化广场,盘活现有资源建成文化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真正实现以文化人、凝聚民心。
抓发展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绘蓝图,笃定发展思路。针对村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村“两委”班子在党委书记史军福的带领下,积极组织有关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的学习培训,开展走村入户访民情、征求意见解民意、汇聚合力谋规划等活动。紧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出“项目强村、文化兴村、绿化美村、依法治村”发展思路,构建以主导产业为圆心,以配套产业为半径,服务园区为核心,打造良性产业生态圈为目标的远景规划,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打通经济循环,为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奠定扎实基础。
练内功,振兴产业基础。过去三都村主要收入来源为驻地企业的占地费,发展方式单一。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加强与驻地企业协调配合,确保驻地企业正常运行、效益增收的基础上,拓宽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筹建聚源今美工贸有限公司,通过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安排群众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帮助咸亨耐火厂扩大生产规模,引进现代科技机器人生产操作,增加了就业岗位,提升了企业效益,真正通过外引内生的办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借外力,扩大致富渠道。发挥荫营工业园区在本村的独特区位优势,借助园区发展良机,加强发展对接,构建紧密联系,将本村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与园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组建了三都村工业园区服务有限公司,为工业园区提供劳动力、绿化美化、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服务,推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为园区增强经济辐射力和产业吸引力提供优质服务,为群众增收扩大了渠道,累计带动100余人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200万元。
下一步,三都村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协同联动,形成整体合力,以专项行动的实际成效促进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