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阳泉市盂县路家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为目标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依托该镇闫家沟村基层治理的经验,不断探索推广,全镇基层治理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政治引领 让支部把责任“扛”起来
“头雁领航”,党员干部争当“领头雁”。强化党支部书记的核心引领作用,公开亮身份、亮承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述职述廉,履职践诺、率先垂范,干事创业,当好排头兵、领头雁。
“五事争先”,党员带头我承诺我奉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扬“我是党员我带头”的精神。创建“党员先锋岗”,年轻党员冲锋在前,老党员发挥“传帮带”作用,激发基层治理内在动力。
“服务提升”,便民服务有“温度”。加大对乡风文明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平安村建设办公室和便民服务站服务的提升力度,推进工作人员、管理权限、服务事项的“三个下沉”。
“强筋壮骨”,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制度规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保证制度运行”的思路,不断探索新项目、新思路,着力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
自治强基 让农村自治“实”起来
在闫家沟村布置一条德治街,一处法治长廊,一个五治广场,一间清廉文化馆,一个村民议事厅,一个五治大讲堂,营造出全村“五治融合”基层治理的浓厚氛围。全村处处都有规范,家家都是最美庭院,人人都是道德模范。走在自治一条街,多幅“共产党精神”壁画引入眼帘,人人都能感受到“跟党走”带来的幸福生活;浏览清廉长廊,令每一个老百姓对法律法规心生敬畏,增加自我约束的自觉;跨入五治广场,群众的脸上不由得会洋溢着新体系实施带来的喜悦;走进清廉文化馆,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实施者,更是受益者;村民议事厅真把民事议,五治大讲堂确把理来讲,既把道德来歌颂,又把法治植心间。
法治保障 让农村法治“严”起来
整合一个“办公室”,法治工作协调运行。将平安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部整合在一个办公室协调运行。聘请4名“法律明白人”带头参与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法治乡村建设等工作。
设立一个“大讲堂”,村民素质综合提升。组织党校老师、司法机关、法律工作者、道德模范等专人,常态化开展精准普法教育,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建设一处“服务站”,便民服务上档升级。按照清单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站,严格代办流程,健全规章制度,真正将便民措施落到实处。
推行一项“硬制度”,将矛盾化解规范流程。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实现群众心声有人倾听,怨气有人化解,纠纷有人调解。把“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村民自治,形成一项“硬性制度”。
德治润心 让农村德治“活”起来
形成一批“家训家规”,警醒自己,言传身教。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人员,深入挖掘收集和提炼出家风家训家规,并且张贴在自家门前,警醒自己、团结邻里、言传身教。
确立一批“先进典型”,模范带动,典型引领。大力开展评先评优活动,评选一批“先锋党员”“孝亲敬老好媳妇”“致富能手”“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在荣誉墙公开亮相,提升党员和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制定一个“激励机制”,移风易俗,文明乡风。采取奖励表彰、提供服务、典型故事宣讲等多种形式,鼓励村民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做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践行者。
引回一批“最美乡贤”,留住乡愁,共建家园。积极响应盂县县委提出的“盂燕归巢”号召,通过慰问和关怀,真情吸引优秀人才回村参与建设。
智治支撑 让科学智治“用”起来
聚焦基层治理,需要数字化的“硬核支撑”。路家村镇以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平安建设加“数”前进。通过安装摄像头,实时查看和监控道路交通及人居环境安全。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优化网格设置,划细划小网格单元,真正让“小网格”发挥“大作为”。同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利,让群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前党的方针政策,逐步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路家村镇积极探索以政治为引领、德治为先导、法治为保障、自治为基础、智治为支撑的新路径,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五治”融合,因地制宜,创新“品牌”,夯实基础,疏淤解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