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油娄沟社区:在职党员“回家”服务 铭记党心温暖民心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赵波 晴天 发布时间:2022/11/7 18:40:00

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油娄沟社区党委坚持以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在职党员围绕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主动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红色队伍”,逐步形成“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社区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

发挥政治“牵引力” 谋“细”部署安排

党建引领“把方向”。积极探索“网格+党建”模式,织密基层治理“微网格”,组织在职党员8小时外“回家”参与社区事务,主动邀请在职党员进社区兼职微网格员,就近划入网格,充实网格力量,组建了22个网格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小组在网格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以党建红擦亮基层治理底色,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强化举措“树形象”。强化延伸管理,对在职党员开展常态化考评,采取单位和社区报到“双卡制”、档案“双建立”、信息“双反馈”、活动“双组织”的“四双”措施,让在职党员的身份“亮”起来,让先锋模范的身影“动”起来,让党员干部的形象“靓”起来,同心绘出亮丽的“先锋红”。

优化服务“提效能”。拓宽服务渠道,通过公示栏、小喇叭、微信群等,先行通知、通告在职党员推行“点单”活动时间、地点及具体事项,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点单”率,在职党员有效利用“八小时之外”碎片时间,主动认领服务任务,经常性地深入到居民群众中,真正做到将党员干部“沉下去”,把服务效能“提上来”,使群众心窝“暖起来”。

找准需求“坐标轴” 建“强”服务队伍

聚焦“组织圆心”释放红色动能。建立健全在职党员报到登记、服务记实、沟通反馈、评价激励等制度,对每名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微心愿完成情况、社区考评情况详细记录,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年底将服务情况反馈回在职党员所在单位;机关党组织将社区党组织评价结果作为党员评议、评优树模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双重考评机制督促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尽责作为,切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导向。

拓宽“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党委以“量体裁衣”的思路明确服务岗位,依托党建联席会、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紧扣居民需求,结合党员意愿,围绕社区工作重点任务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活动,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在职党员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分时段、多渠道的模式,及时认领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辖区居民。

延伸“管理周长”促进社区治理。组织在职党员由“八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为“八小时外为民服务”,通过认领服务任务,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心贴心开展服务、实打实解决问题,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入手、从最棘手的问题落脚、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聚焦“小切口”,办好“微实事”,实现“惠民生”。

用好服务“助推器” 抓“实”组织实施

常态化吹响“日常哨”,做好精细服务。社区党委积极搭建平台,深化“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认领”机制,梳理“三张清单”,与报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党员到社区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固定每月16日为主题党日,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驿站,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功能提升、服务提质,将“三双”与社区服务、管理相结合,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优质服务。

精准化吹响“点名哨”,做好个性服务。采取“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围绕居民服务需求,吹响“点名哨”,在职党员“闻哨而动”,深入22个居民小区、62个微网格,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文明践行、平安守护、便民服务等多个服务岗位,在职党员结合自身特长主动认领,并就岗位职责、服务目标、服务时间等作出服务承诺,确保报到党员“人人有岗位、个个争先锋”,让参与报到的党员身负“多种能力”,在服务群众中得到更好发挥。

组团化吹响“攻坚哨”,做好集中服务。聚焦“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结合当前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由社区党委统筹,科学有序组织党员,集中力量开展组团式服务,一切围着难题办,一切围着群众转,精准出击,共同帮助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短板、瓶颈问题,真正把社区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变成居民的“满意点”,用枝叶关情的“暖心服务”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为民”温度。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