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盂县仙人乡东会里村:共奔乡村振兴致富路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晴天 侯雁如 李娟 发布时间:2022/12/11 11:58:00

本网讯:(晴天 侯雁如 李娟)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仙人乡东会里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建强基层“头雁”队伍、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治理,关键在党,必须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各环节、全过程。东会里村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状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特色产业。盂县新源压缩天然气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东会里村;引进山西漳泽电力盂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利用扶贫资金注册了东会里村亮东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建成了30KW的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达到了3万元;引进集紫苏、油葵种植、深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山西福旺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打造出百余亩高标准农田。今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光伏扩容20.45千瓦;推广100多亩紫苏膜侧栽培试验田;还申报了肉鸡养殖项目,预计总投资260万元,项目运行后,村级集体收入将突破50万元。

盘活资源,高质量“清化收”。东会里村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主动作为,着力推进以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化解村级债权债务、收取新增资源费为内容的“清化收”专项工作。成立工作专项小组,村主干、两委班子、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及网格员在清理中带头示范,通过张贴标语横幅、村中大喇叭广播、下发工作告知书等,营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东会里村已清理规范合同8份,清收债权14.03万元,化解债务43.27万元。

党员积分,激活发展动能。全面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通过合理分类、细化管理、量化考核等举措,为党员精准画像,确定基础积分,分为管理型、务农型、务工型、经营型、离退休型,按照“一人一表、一事一记、量化积分、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党员积分制台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提升了党员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网格治理,做好精准化服务。东会里村共有323户,按照“全科网格+群众路线”的要求,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建立一个综网格,下设三个分网格,每个分网格有两名微网格员,每名微网格员结对联系50户村民,并将全村林田路径、矿产资源、河流沟壑、项目工程、电力设施等风险隐患点全部纳入管理范畴。着力强化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村民)骨干三级组织体系,全力抓好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员三级运行体系。加大对网格员多层级多维度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网格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最大限度满足工作需要。建立职责清单及工作制度,将网格长、网格员工作纳入村级考核及评先树优活动中,激活网格员队伍工作热情,确保网格队伍有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小事格内办理,大事全面联动。使“全科网格”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乡风文明,塑村庄特色品牌。坚持以发展和创新为主题,围绕“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将农村基层党建和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党建阵地、红色遗址修护和新农村建设,对中共盂县第三区委会旧址进行了修缮,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场所。今年,东会里村继续深挖红色资源,收集全乡有关红色题材的资料,打造一处高标准红色展厅,利用西梁山战壕、炮台的遗址,通过“非遗”面塑和现代科技相融合,将东会里村打造成以观光休闲、特色文化、生态农业、红色纪念为特色的综合体品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东会里村实施“道德讲坛”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广场舞表演队,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满足村民的精神文明需求。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东会里村将继续坚定不移壮大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以强大合力为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东会里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峰说。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