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盂县东梁乡南蒋村: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13 16:44:00

本网讯:(晴天 任丽鹏 翟喜平)盂县东梁乡南蒋村以抓党建促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鲜明提出“五个一,三代办,一反馈”的“531”便民服务,坚持从政策事项入手、从群众需求入手,落实专人办理反馈,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个一”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一网”融合,构建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行政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全村设立1个网格党支部,7个网格党小组,29名农村党员全部编入网格,党员包户396户,居住区外网格分为5个,有效发挥了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一分”管理,源头管理显成效。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积分管理。将党员积分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党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全村29名党员,除去4名不参加积分外,其余25名党员全部参加积分管理,形成积极进取的浓厚氛围。

“一星”评比,扩大干群参与度。依据上年度考核结果、任职年限、奖励情况等,确定基础星级,南蒋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不足1年,不进行初步评星。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扩大村民群众参与活动的比例,提高村民群众的归属感,为主动参与村内建设和基层治理夯实基础,全村村级文明户67户,乡级文明户29户,县级文明户17户。

“一站”服务,群众办事更便捷。利用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宣传、提供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了把方便带给民众。

“一标”实施,夯实基础作保障。充分发挥鲜食玉米的产品价值,在进行多方考察后,抢抓机遇,利用南蒋村鲜食玉米基地3000亩种植面积的天然优势,通过南蒋村2000立方冷库,实现长时间贮藏和错峰供应市场,提升产品价值。

“三代办” 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

全力构建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室,由村会计担任村便民服务室成员,由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担任民事协理员,构建乡村两级民事办理“连心桥”,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立即办”,对于党团组织关系转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医疗保险缴费等事项,只要符合规定条件、群众申请材料齐全,当场受理办结。

“代理办”,对于公益性岗位申请、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申报、申请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等事项,由工作人员按照所办事项要求,一次性收集所有资料,并在规定时限内代办完结,交付群众。

“协助办”,对残疾人证、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等需多部门联合审批事项,由工作人员协助进行办理。

另外,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耐心向申办人解释说明。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上门服务”等方式,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办理,确保群众满意。

“一反馈” 破解群众“知晓难”问题

推行“集中服务日”制度,设立“党群服务岗”,由村“两委”、党员、村民组长轮流坐班,每周一、周五为“集中服务日”,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群众,对群众办理事项进行一对一反馈,让群众全面知晓办理事项结果,做到申请事项办理有头有尾。构建便民服务事项流程,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将优惠政策讲解清楚,并依托微网格传达到每一位群众身边,让群众全面知晓惠民政策;同时村民自身符合条件的服务事项进行反馈,由村便民服务站进行代办。从两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政策清,符合惠民政策事项的群众,得到享受政策的权利。

南蒋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民生保障实事,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