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按下基层治理“快捷键”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晴天 张庆飞 赵琪 发布时间:2022/12/14 17:47:00

本网讯:(晴天 张庆飞 赵琪)今年,盂县后元吉村交出了一份成绩单:通过党支部领办大棚种植,年销售蔬菜、水果82吨,交易额160余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1万元,元吉老醋坊带动61名村民就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村子发展好离不开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地处盂县东部,距县城8公里,交通便利,紧邻盂县东高速口,属于近郊型村庄。现有403户1056人,其中常住人口637人。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645亩。后元吉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以“党建+治理+服务”为主线,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先后荣获 “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省卫生村”“省级乡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阳泉市“十佳美丽乡村”“阳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基层干部是政府的嘴、群众的腿,基层社会治理和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需要全面摸清班子运行情况、党员队伍现状、后备力量情况、党员群众思想动态等,严把人选关,选出一支充满新鲜血液的队伍。

后元吉村村“两委”班子成员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注重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在书本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将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带头量化职责,班子成员科学分工,人人肩上挑担子,日沟通、周碰头、月例会,形成工作合力。每月两次集体学习,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党员强党性;规范“一事一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每月28日公开村务财务,把权力运行在阳光下。用传帮带训壮大队伍,率先垂范带着干,村“两委”包抓到组、党员干部包抓到户,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到人。注重补充“新鲜血液”,每年确定3至5名入党积极分子,近3年共培养发展新党员2名,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产业筑基 拓宽兴村富民之路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以“地”为基助增效。大力发展高效观光农业,规范经营和管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有效流转村民土地2000余亩,采取打包租赁的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大棚,发展果蔬植木、有机玉米、高粱等特色产业,建成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绿色有机生态胜地,每年可收入80余万元。

以“醋”为媒助增色。对接奕丰生态园旅游风景区,对外融资1650万,新建年产食醋400吨的“元吉老醋坊”,建设酿醋专用高粱基地300亩,搭配周边旅游风景区,形成了老熏醋酿造区、农耕文化展示区、产品体验区、餐饮区等多元一体的三产深度融合局面,每年收入可达到270余万元。

以“民”为本助增收。对长期在集体经济合作社务工的固定人员,每月定期支付报酬,对在农忙时节临时雇用人员,按日计算支付报酬,受益群众达到107户530余人。同时,村级福利事业蒸蒸日上,村民的医疗保险集体补充支付,70岁以上老人每年增加享受500元,考录二本以上本村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村民吃水、卫生费、校车费全免等等,一系列惠民福利推动村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与日攀升。

精细管理 网格管理共治共享

不断健全基层党建体系,进一步激活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力量,探索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

组织党员交流日常走访情况,对网格内村民舆情、意见建议、好人好事等进行梳理,在网格内汇聚党员群众力量,针对治理难题开展“大讨论”,征集“金点子”,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及时解决,使问题不出网格、不出村组,真正发挥网格“微治理”的作用和功能,促进后元吉村各项事业综合发展。今年,累计征集意见建议6条,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村道路硬化、给水管网铺设全覆盖等民生实事。

强化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在网格内开展志愿服务22次,带动23户党员家庭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等,依托网格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行动。把为民服务工作延伸到村民家门口中,化解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矛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件,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后元吉村将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探索创新,围绕“党建+治理+服务”这一主线,真正解决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