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地1万亩的翼城高端锻造工业园区,以打造“中国锻造之都”为目标,一期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图为该园区核心企业——山西舜达锻造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吊装生产设备。段宏亮摄
在工业新型化上,煤焦铁钢等传统工业在改造升级中焕发青春;煤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工业在成长;在农业现代化上,园区和基地正在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大平台,特色农产品集约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业发展上,打造山西国际陆港园区和“芭蕾雨”现代服务产业园项目,15个“文化产业园区”和一批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阅读提示: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围绕“率先转型、全力跨越,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的总体目标,“十二五”以来的临汾,强力推进一大批“产业转型、环境提升、城乡统筹、民生改善”项目,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产业转型,是经济转型的主体,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临汾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工业转型精彩纷呈,农业园区活力迸发,服务业规模不断做大,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为此,本报记者采写了这篇报道,以飨读者。
涉及打造18个大型工业园区、10个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物流园区、17个文化旅游景区的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项目启动;霍州煤电50亿元非煤产业项目落地霍州;华电华康集团200万吨铸造焦和山西国新正泰新能源天然气项目在古县开工奠基;
以建设陆港物流、工业集群和配套服务三个功能组团为方向的山西国际陆港园区项目强力推进;年产板材100万平方米的发泡铝项目在洪洞正式投产……
一个个新上的项目在启动,在开工;一个个已上的项目在推进,在投产。进入“十二五”以来,临汾市大上产业转型项目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今年以来,临汾市委、市政府秉承“坚守使命、勇于担当”的理念,狠抓“项目落地年”工作进度,在抓好城建、民生等社会项目的同时,产业转型项目的推进已呈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4亿元,增长18.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68.6亿元,增长44.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53亿元,增长14.8%。
在产业项目投资的强力带动下,工业和农业等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提质,物流和文化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产业逐步做大规模,正在为临汾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新型化:工业转型精彩纷呈
●煤焦铁钢等传统工业在改造升级中焕发青春
●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工业在成长
在襄汾县河东工业园区,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在煤化工行业颇有名气。2008年,该公司与香港建滔集团合资新建的20万吨甲醇项目的一期工程投产,可年产10万吨甲醇,成为我省首家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的企业。今年,又投产了年产10万吨甲醇的二期工程。
“通过发展化产品,”襄汾县副县长王红星评价万鑫达的这一做法时说,“不但有效解决了焦化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加企业效益,已成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甲醇项目,是临汾传统工业向新型化转型的一大亮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汾为推动煤焦铁钢等传统产业转型,在上项目时着重要求,大上循环经济项目、高端产业项目和延伸产业链的节点性项目,通过产业升级提质,着力解决这些产业资源消耗过大,污染环境严重,产品链条短,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临汾是我省的煤炭大市,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煤炭产业的转型牵一发而动全身。基于这一认识,该市在煤矿建设项目上正全力推进,到年底要完成22座矿井综合竣工验收,为全力打造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五千万吨级以上的全国优质主焦煤“航母”和转型示范“旗舰”,实现“矿井现代化、矿山新型化、矿区城镇化、矿域生态化”目标夯实基础。
临汾也是我省的焦炭大市。为推动焦炭产业转型,该市提出,到“十二五”末焦化企业由46家整合到24家,产能控制在4600万吨。在此基础上,新上一批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粗苯精制及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到“十二五”末,化产品全部实现深加工转化,产能达到500万吨,焦化产值比由8:2提升到6:4。
目前,除襄汾万鑫达建成年产20万吨甲醇项目外,古县利达20万吨甲醇、尧都同世达20万吨甲醇和10万吨二甲醚、安泽永鑫22万吨甲醇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正在古县投资建设200万吨铸造焦项目的华电华康集团,也将在这里建设甲醇、合成氨、烯烃等化工项目。同时,山西国新正泰新能源天然气项目在古县建设,用当地的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总投资2.5亿元,年处理焦炉煤气2.4亿标方,年可生产1亿标方的合成天然气。
临汾还是我省的生铁大市。得益于这一先决条件,发展起了一批钢铁、铸造和锻造企业。但是,许多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针对这一问题,临汾市提出,这些产业要转型,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是必由之路。其中,在钢铁产业上,大力推进曲沃和翼城、襄汾和尧都两个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建设,优特钢及品种钢比例达到30%,向集群化、高端化迈出坚实步伐。翼城正在建设的“三高”园区,已开始走这条新路。
这“三高”园区是:
高端特钢工业园区,由翼钢公司投资150亿元,整合周边地区钢铁产能,加快实施500万吨优特钢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初具规模。
高端铸造工业园区,由6家企业投资20多亿元,建设冶铸联产项目,以实现冶炼业向高端铸造业的转型升级,将形成以汽车零部件、球墨铸管为主导产品的铸造生产基地。
高端锻造工业园区,规划占地1万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8000吨高能螺旋压力机生产线及16500吨、8000吨自动化热模锻压力机及机加生产线,主要生产重型载重汽车前轴、曲轴、转向节等产品;二期建设12500吨、6300吨和4000吨热模锻压力机及机加生产线,产品延伸到连杆锻件、煤机刮板、链轮锻件、石油阀体等火车、船舶、飞机制造领域;三期引进无毛边模锻、多向模锻、有色模锻等特种锻造技术,进一步扩大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园区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锻造产能达到35万吨,机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件,装配总成10万套,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6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端锻造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山西舜达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由12位煤炭企业家组建的公司,立志要在世界高端锻造行业打天下。
到今年10月,该公司8000吨热模锻压力机生产线安装调试已完成,与之配套的高速带锯机、8台机器人自动连线设备、16MN切连校正机等设备一字排开。这些生产线汇集了中、德、俄、韩等国最尖端技术,也进入最后调试阶段;16500吨热模锻压力机基础已完工,设备正在俄罗斯加紧生产中。
据山西舜达锻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红霞向记者介绍,16500吨热模锻压力机生产线明年投产后,一举填补我国1.5万吨以上热模锻压力机的空白,打破我国大马力发动机曲轴等高端锻件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实现模锻压力、大锻件生产速度和自动化程度三个“世界第一”。
随着三期项目的建设,翼城高端锻造工业园区将形成大型模锻、精密铸造、机加装配、模具制造、锻压设备制造、高新技术研发六大板块,成为“全国第一,世界有名”的模锻件采购中心,三晋大地将诞生出一个中国的“锻造之都”。
临汾市在煤焦铁钢等传统产业升级扩容,催生出煤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工业产业的同时,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工业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新材料方面有发泡铝、保温材料、电热膜和大功率LED外延片等产品。其中,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的TR外墙保温材料项目已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560万平方米,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32亿元,创利税1.67亿元,填补了全省外墙保温及装饰一体化建筑节能材料高新技术空白。
新能源方面正在建设大功率LED光源、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其中,山西国新正泰新能源公司的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总投资2.5亿元,年处理焦炉煤气2.4亿标方,年可生产1亿标方的合成天然气,副产品850万标方富氢气体和6万吨低压蒸汽。项目实施后年均营业收入达2.8亿元,年利税达5300万元,利润4000万元。
重特色:农业园区活力迸发
●园区和基地正在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大平台
●特色农产品集约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出曲沃县城东行15公里,记者便来到史村镇西海村。在村西,有一状如几层磨盘叠起来的大土丘,得名“磨盘岭”。
曲沃磨盘岭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就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曲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付孟喜告诉记者:“这个示范区涉及史村镇西海、东海、张范等8个行政村,开发面积1万亩,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吉许、西常等5个村共同发展,辐射带动面积2万亩。其中连片发展大棚蔬菜主导产业面积1.2万亩,使受益村达到13个。”
在曲沃,晋之源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也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在完成园区水、电、路配套工程及园区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着手建设日光温室10000亩、春秋拱棚5000亩、联栋智能温室4800平方米、恒温冷库4500立方米和产业配套的现代农业信息中心900平方米。
像曲沃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一样,临汾其它县(市、区)也在争先恐后地大上农业转型项目。其中,尧都区在建设尧都生态产业园区,已被列入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项目;洪洞在建设甘亭现代农业转型综改示范区项目,总投资40亿元;浮山张庄、蒲县薛关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科技含量和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提高。
地处临汾市西山的吉县、隰县等七县,近年来梨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加大这一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临汾市从今年开始,将用4年时间实施西山百万亩有机水果产业开发项目,建设100万亩有机水果科技示范园区和有机水果产业化基地,建设1000亩有机水果物流交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有机水果产品、环境和体系。同时,以此项目为重点,促进水果、蔬菜、干果和中药材“四个百万亩”基地规模扩张,这一批园区和基地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临汾农业转型新平台。从已产生效益的项目看,这些新平台的作用已逐步显现:
——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村一品”和“一县一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农业园区和基地的带动下,以蔬菜、梨果、中药材、养殖为重点的专业村发展了起来。2011年,临汾市建设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达200个,今年还将新增200个。安泽县杜村乡桑曲村主打蛋鸡养殖和烟叶种植产业,使村民尝到了规模种植的甜头。“我村去年人均纯收入七八千元,”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强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势头更好,人均纯收入将超过万元。”
在“一县一业”方面,吉县80%的耕地栽种苹果,80%的村是苹果专业村,80%的农民是果农,农民收入的80%来自苹果,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县”;古县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和收入均为全省第一,已成为临汾东山的“核桃县”;曲沃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基地县”,今年3月又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隰县发挥梨果业种植优势,在“十二五”期间要建成“全国优质梨果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玉露香梨基地县”。
——设施农业在兴起,装备技术的科技含量在提升。以尧都生态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的12栋大型智能连栋温室,由计算机控制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和喷滴灌系统。园区管委会主任王阎根解释道,“这套系统与传统的大棚温室相比,空间利用更合理,操作更科学。”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在园区(基地)聚集,构建起了“园区(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特别是临汾市大力实施“39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乡宁戎子酒庄、浮山中宝农业开发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其中,浮山中宝农业开发公司已成为拥有一条国内最先进的热风干燥流水生产线,年产脱水果蔬1800吨,产利税5400万元的中型企业,该公司同时被列入全省“513”工程项目,成为全省农业龙头企业之一。
——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打造出了一个个农产品品牌。运用种殖、养殖和加工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和流程,农产品主打“生态”、“有机”和“无公害”特色,“吉县苹果”、“隰县酥梨”、“古县核桃”、襄汾“丁村白莲”、浮山“神山贡米”、曲沃“晋沃”系列农产品等品牌已在市场叫响。
做规模:服务业在发展中壮大
●打造山西国际陆港园区和“芭蕾雨”现代服务产业园项目●15个“文化产业园区”和一批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10月17日上午,侯马经济开发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揭牌。这是商务部首批授予我省的唯一一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国字号”电子商务基地之所以落户侯马经济开发区,是因为这里已引进了北京网库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运营中心等6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入驻,搭建完成了黄河工业品交易网、三晋陆港国际、中国不锈钢交易网、中国阀门交易网、中国小米交易网等20余个交易平台。这说明,侯马经济开发区在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推进物流业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实力。
侯马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在我省境内唯一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有“千车百货旱码头”之称。借交通之便和政策优势,近年来在物流业发展上做得风生水起。2009年开始建设的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仅有的23家保税物流中心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它集国际采购、退税、保税为一体,投入运营以来,进出口业务已拓展到我国香港、台湾以及11个国家和地区,铁路集装箱运输量占全省总量40%左右。
为了进一步做大这里的物流业,临汾市委、市政府抓住我省作为国家级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历史机遇,作出了建设山西国际陆港园区项目的重大决策。
陆港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位于侯马、曲沃、侯马经济开发区交接处,包括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冶金工业区、来料加工区、装备制造区、核心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国家承接转移示范园区及侯马、曲沃同城化建设区等10个片区,临汾市计划通过5年努力,把山西国际陆港园区打造成中西部物流集散中心、生产性物流配置中心和先进的制造业加工中心,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集新兴产业、新型城市于一体的现代经济体,实现“千亿产值,百亿利税”的宏伟目标。
目前,山西国际陆港园区1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已全面铺开,新农村搬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正在进行;方略物流二期铁路物流、钢铁交易中心已建成交付使用,公路枢纽集运中心、农副产品储运交易中心和液态物流中心正在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卡口已完工,联检大楼等正在建设。
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除大上物流业项目外,临汾市政府今年6月又与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签约,建设中国·临汾芭蕾雨现代服务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投资15亿美元以上、建设规模达200万平方米。
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享有盛誉的新型现代服务业综合投资运营商,一直致力于现代商业模式的研究开发,秉承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运营理念,打造了“芭蕾雨”品牌。
该品牌的运作模式是,以在大城市城际之间打造的 “以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为龙头,集奥特莱斯商业集群、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与低碳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它运用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运营理念,开创了地产与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际化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产业模式。
目前,临汾芭蕾雨项目进入规划建设阶段。可以预见,随着这个大项目的建成,将带动临汾市的现代服务业由单一的商业模式向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模式转变。
临汾作为帝尧古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丁村文化、帝尧文化、晋国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戏曲和民俗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被誉为“剪纸之乡”、“锣鼓之乡”,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临汾市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把文化产业打造成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在襄汾城南5公里处,有1953年发现的丁村古人类遗址。
目前,该县正打造丁村文化产业园区项目。项目完工后,将形成“丁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丁村民居及晋南民俗文化展示区为主体,以晋南明清古典家具城、晋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晋南民间工艺传承基地、晋南美食城、丁村国际会议中心”为延伸的方圆7.5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体系。
“包括丁村文化产业园区在内,”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向记者谈及文化产业项目规划时说,“我市正在建设霍州图书报刊配送发行园区、洪洞大槐树文化旅游园区、尧都尧文化园区等15个文化产业园区,使文化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同时,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文化精品生产、品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娱乐市场主体重塑、新闻出版业网络体系覆盖、广播影视影响力扩张、网络新媒体与内容产业建设、印刷复制业资源整合、艺术品与工艺美术业扶持发展和文博会展业起步启动等“十大工程”。
今年以来,“十大工程”建设已获得可喜的进展。临汾市蒲剧团、临汾市眉户剧团分别推出了《酸枣岭》、《雷雨》等精品剧目,全省第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晋国博物馆在曲沃兴建,建成后,将成为我省首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设计新颖又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土圪塔手工布艺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尧都区土圪塔布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妙娟对记者说:“项目建成后,年收益将达到近千万元。”
文化是旅游景区的灵魂,旅游景区是文化的载体。主打帝尧文化、晋国文化、丁村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六大特色文化”品牌,举办节庆,出外招商,旅游项目引资功能逐步增,旅游业已成为临汾文化产业发展的亮丽风景线。今年以来,该市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达155亿元,广胜寺景区、云丘山景区、壶口景区扩建,丁村、人祖山、仙洞沟风景区开发,七里峪、襄汾双龙湖湿地公园等8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160.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6亿元。
乘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东风,临汾市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使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1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再次来到位于临汾城区的汾河公园。沉醉在这“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景中,“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美景更令人神往。
4月6日启动的这一对接转型综改试验政策的大型项目区,北起霍州,南至侯马,南北长约106公里,东西宽约22公里,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在这个大平台上,大型产业园区项目担当着重要角色。我们相信,随着一个个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和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不断加快,百舸争流上项目,千帆帆竞发争转型的大戏会越来越精彩……本报记者 李宏亮 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