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辞赋滕王阁奖获得者)
清香汾酒,悠悠乎何其尊哉!千年之酿,开创华夏醴醪之魂①;帝王之荐,凝聚中华民族之魂②。诗人之爱,传播盛唐文化之魂③;晋商之路,输出酿造技艺之魂④。清帝朱批,奠定玉醴独尊之魂⑤;金奖之荣,谱写东方传奇之魂⑥。国宴之选,见证民主共和之魂⑦;名酒之冠,铸就国酒荣耀之魂⑧。四度成名兮,谱写先人创业之卓绝;八方瞩目兮,赋予我辈光大之重任。
自古谓福地有神泉,生态出佳酿。东临汾水兮,千里沃野遍植高粱;西凭吕梁兮,九曲黄河浩浩荡荡。杏花灿灿兮,十万树芳韵萦绕;玉液悠悠兮,六千年岁月留香。天造地设兮,申明亭畔新淘井;水禾精华兮,得造花香亚蟹黄。《二十四史》载其妙,樊川《清明》成绝唱。豪气与浪漫并举兮,甘洌与净爽歌觞。
观乎酿造之技,已臻炉火纯青化境。水必甘,曲必时,粮必实,器必洁,缸必湿,火必缓,料必准,工必细,管必严,储必适,人必精。固态发酵法,承千载之秘技;清蒸二次清,酿万世之绝品。精心勾调兮,入口绵,落口甜,进入百姓家,为幸福干杯;推陈出新兮,饮后香,回味长,走出国门外,一鸣而惊人。开国首选兮,饮者必备之琼浆;无边畅饮兮,不觉飞鸟过无痕。
国酒岂无魂乎?文化为其见证也;经营果无情乎?汾酒为之佐证也。汾酒博物馆,酒史、酒器、书画,珍品名冠华夏;汾酒作业场,酒师、酒工、主管,儒雅独领天下。天时,地利,人和,系于一时兮,雄心逐大潮;诚信,精酿,创新,常怀心灵兮,豪气满霄云。用心经营兮,纳巨税以兴邦;思利及人兮,施至善而为民。
余谓汾酒之荣在乎国藏之煌煌,汾酒之骚在乎诗酒之精神,汾酒之魂在乎思利而及人,汾酒之幸在乎与盛世同行。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余曾疑乎是,今以汾酒观之,犹信。嗟乎!昔汾酒历战乱而停产,今逢盛世得复兴,孰知酒品与邦国共命运乎?故为之赋,愿世人鉴之爱之,则汾酒幸甚,国家幸甚!
【注释】:
①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是清香型白酒鼻祖。从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当地酿酒史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唐朝以前白酒皆为“浊酒”,汾酒酿造工艺经过不断改进,生产出了中国酿酒史上第一款蒸馏白酒“汾州贡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全国著名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其归结为“清蒸二次清”工艺。
②汾酒在南北朝时期成为宫廷御酒。据《二十四史·钦定北齐·文襄王六传》记载:“河南康舒王孝瑜,字币德,文襄长子也……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谙等,孝瑜予其谋。乃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汾清即汾酒前身。武成帝千里荐饮汾酒的故事,遂成为佳话。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清明》中的诗句,诗中自然、朴实的情感流露激起了无数嗜酒人的共鸣。从此,诗酒相随,酒以诗传,诗颂酒名,构筑了中国酒文化中一道绚丽的风景,也令杏花村汾酒从此家喻户晓。
④汾酒堪称中国白酒始祖。“会做山西酒,腰无分文天下走”,随着闻名世界的明、清两个朝代晋商的脚步,杏花村人向全国广泛传播汾酒传统酿造工艺,催生出各地方名酒。据1939年出版的《贵州经济》记载:“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曰茅台酒。”1955年出版的《祖国的贵州》也有类似记载。《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在《杏花村访酒》中写道:“据史料记载,贵州的‘茅台’,是清康熙年间,一个山西盐商传去的。陕西的‘西凤’,是‘山西客户迁入,始创西凤酒’。至今我国不少地方的酒名中,仍带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见其渊源。”
⑤乾隆皇帝即位后“禁踩曲烧酒”,名臣孙嘉淦上奏折反对。乾隆遂把这个问题交给全国各地的督抚共同讨论。于是,各地督抚写了大量的奏折,其中以甘肃巡抚和山西巡抚的奏折最为有趣。乾隆二年甘肃巡抚奏折:“至通行市卖之酒,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是甘省非产酒之区,向鲜私烧之弊,似可毋庸置疑。”乾隆七年山西巡抚奏折:“第查晋省烧锅,惟汾州府属为最,四远驰名,所谓汾酒是也。且该属秋收丰捻,粮食充裕,民间烧造,视同世业。若未奉禁止以前所烧之酒,一概禁其售卖,民情恐有未便”。五年前甘肃巡抚就汇报说当地市场上销售的都是山西汾酒,要禁酒,是山西人的事情;五年后山西巡抚汇报时却说还在卖“以前所烧之酒”,分明是给“四远驰名”的汾酒酿造找借口。这两份奏折乾隆都看过了,并作了朱批。对于山西汾酒的问题,他始终没有追究,以后也没有把汾酒列入查禁之列。乾隆禁烧酒不禁汾酒,反而使汾酒发展更快了。
⑥1915年,汾酒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唯一荣获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大奖章”的中国白酒品牌。《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醒目标题,向国人欢呼:“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会一鸣惊人。”时任山西督军阎锡山特书“味重西凉”以示祝贺。
⑦1948年6月,汾酒老掌柜后人杨汉三受党组织委派,到杏花村组织恢复汾酒生产。1948年7月12日,汾阳宣告解放。1949年,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也在《关于国宴用酒》批示:“国宴要从简,不能浪费,如果用烈性白酒则用汾酒”。1949年9 月初,汾酒厂工人在警卫班的保护下,经过五天四夜的艰苦努力,分四批把五百余斤汾酒运到了北平。1949年“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之日、闭幕之日和“开国大典”之日,都举行了隆重的国宴,汾酒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
⑧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了五次国家级的名酒评选活动,汾酒全部蝉联“中国名酒”称号,竹叶青酒也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名酒”称号,汾酒集团成为我国酒企中唯一拥有两个“中国名酒”品牌的企业,“名酒之冠”实至名归。
●鹳雀楼赋
自古山以仙名,水以龙灵;物以人传,景以文胜。纵横九万里,名山、名水、名城、名陵,盖因圣贤佳作而闻名遐迩;上下五千年,名窟、名园、名寺、名楼,皆以绝世诗文而千古垂名。是故物有魂魄,精神不朽;景有文化,岁月长青。
鹳雀楼者,中华四大名楼之一也。岳阳楼“先忧后乐”,黄鹤楼“悲天悯人”;滕王阁“壮志凌云”,鹳雀楼“更上一层”。始建北周,面条山,临大河。楼耸千尺,鹳雀群飞;势凌八荒,繁华兴盛。人如潮涌,车似游龙;菊薇飘香,雅韵惠风。目尽处征程千里,水流过阔浦万顷。之涣登楼放歌,畅当迥临出尘①。瑞雪与诗人共舞,清风伴丹桂同芬。宋末元初,狼烟四起;古楼命舛,废毁殆尽。悠悠岁月,俱成往事;风狂雨骤,见证亡兴。
时维新纪,国运昌盛;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琼楼再筑,水起风生。雕梁画栋兮,尽显雄壮之美;入阁拜赏兮,当怀圣哲精神。更上层楼兮,锦绣山川尽收眼底;临江远眺兮,风流骚客感叹浮沉。与之涣翁合影,目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同季凌翁交谈,领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鹳雀飞飞,只疑身在楼外天外;清风飒飒,勿问人在仙界凡尘。
恍然间,同伴呼归。既出,有管理者索取电梯下行费③,众客愕然。戏曰:“欲创天下新,更收二纹银。”不齿其商业行为也!呜呼!处今朝而思往昔,忍世风愈念故人。世事浮躁,人心不古;归去来兮,厚德之魂!
【注释】
①畅当,唐代诗人。其作《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亦为咏鹳雀楼名作。
②王之涣,唐代诗人,字季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③鹳雀楼外观六层,内安装有电梯供游客使用,但每人须另缴两元使用费,把晋商“九毛九”的精明体现无遗矣。
责编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