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汾酒杯?山西赋”赋文学大赛 > 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汾酒赋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杨怀胜 发布时间:2018/7/27 17:52:00

    中华汾酒,源远流长,上通天泽,下达人皇。开酿造之鸿蒙,沉浮星月;启文明于禹甸,长乐未央。共大河一脉,气荡九曲;与三晋同声,誉满八荒。

溯人文之渊薮,必达上古;梳华夏之脉络,乃自炎黄。是以采伏羲圣火,而焙周鼎;撷神农佳粟,以酵汉缸;采陶唐上麯,与酿山右;汲禹泉冽水,淬沥汾阳。四千年历史升华,回沙滴露;数百次文明过滤,隽永绵长。其色也清,其味也醇。皎皎者如月之魂、雪之魄;郁郁乎若杏之甘、桂之芳。乃不负白酒至尊,中华品质;堪称得壶中仙子,瑶苑琼浆。

夫汾酒者,诚酒之君子也。若清汾竹叶,雅正而高古;若白玉玫瑰,醇净而温敦。其性其情,柔和幽雅;其品其格,超逸绝伦。是以儒之仁义,而明忠恕;道之超迈,以尚纯真。每鼎壶而饮,自能参透天地;然率性而酌,乃可炳蔚人文。士斟三日,而宁神益智;僧沽一壶,则达悟通禅;仙醉十年,心必忘尘矣。

故五粮虽美,略逊其古;茅台诚贵,派出其宗①。数百代薪火相传,承露于汾水之畔;三万里馨香不绝,寻迹于吕梁之东。或闻牧笛悠扬,如雅韵破壶而出②;或沐杏雨芳菲,犹陈酿启窖之浓。

若论其文化,则花荣而果硕;探其技艺,乃博大而精深。循《周礼》六法③,则法得其要;秉创新“七诀”④,则诀得其精。由是国粹之菁华,兼得其根本;人文之要义,尽纳于胸襟。

壮乎哉,吾中华汾酒!数十年浴火涅槃,频添活力;八千人凝心聚力,更赋新篇。或敞汾水之襟怀,迓宾朋于天下;或挺吕梁之脊梁,砺风骨于永年!其心也壮,其志也坚;追求卓越,引领时代;拼搏赶超,再上高端!

美矣哉,吾中华汾酒!凭一张古老名片,而路通四海;用千秋诚信签约,自赢得质量免签!

若夫史海钩沉,必钦其誉;倘或坊间问醉,必惊其香。庾子山夸杯,辞采溢美⑤;武成帝荐酒⑥,琥珀流觞。几盏汾清,千秋余韵,廿四史尤重一笔,卅六州各醉芬芳⑦。既历唐宋之兴,复经明清之盛,方得誉蜚海内,乃可信同晋商。及民国之初,飘洋过海,巴拿马鳌头独占⑧,博览会为国争光。至新中国诞生,喜为国庆献礼;庐山会举筵,欣博领袖赞扬⑨。陶陶然也,顾环球之酒林,灿灿乎如一枝红杏,香透表里;熠熠哉举千年陈酿,更创辉煌:首届国评,荣膺“酒中冠冕”;五度蝉誉,允称“中华酒王”⑩。

诗曰:

春风带露出汾阳,晏乐人间十万场。

国酿园中多秀色,杏花独占一枝香。

 

①“据史料记载,贵州的‘茅台’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个山西盐商传去的。故有此谓。

②指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③六法指《周礼》记载的酿酒六法,即:“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齐心得”。

④七诀:一九三二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义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⑤庚信:北周文学家,其有“三春竹叶青,一曲鹍鸡弦”的名句赞誉竹叶青。

⑥据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载:公元561元北齐皇帝武成帝高湛劝侄儿河南康舒王孝瑜:“吾饮汾清两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证明距今1500前的南北朝时期,“杏花村”汾酒早已成为宫廷御酒,应该说:“北齐宫廷酒,今日杏花村”。这是杏花村汾酒可靠的第一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⑧1915年,义泉泳生产的“高梁汾酒”,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荣誉——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中国有史料记载现存的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白酒。

⑨1959年党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在一天晚饭的饭桌上,自己斟了一盅山西杏花村老白汾酒呷了一口,微笑着对战友贺子珍说:“我还是这个习惯,酒要喝的,但不多喝,汾酒很纯正,我爱喝……”因为一个“纯正”,道出了开国领袖毛主席对杏花村汾酒的一贯钟爱。

⑩1988年10月,首届中国酒文化节在古都西安举行,12月15日,杏花村汾酒厂在300余个厂家的激烈竞争中又获殊荣,首届中国酒文化节艺术委员会的负责人将一顶金光灿灿的最高荣誉奖“王冠奖”授予杏花村汾酒厂。“独占鳌头”、“千古酒王”、“中华酒王”、“酒中冠冕”的大幅牌匾赫然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