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乎汾者之源,水起楼山之洞。石刻灵昭,龙泉管涌。悬山响玉,坎德听之雷鸣;照水华光,神池望之云动。汇洪河乌马之流,容龙子堆泉之供2。接之冰川雪雨,忽有长清;纳之文峪潇河,遂成大统。携来宁武之泥沙,涨起运城之新垅。绕万山而入黄河,润三晋以逐远梦。
窃闻台骀治水3,障泽渲汾。将台设于象顶之石,功就名于定河之村。奇石支锅,扪参差于分野4;摩崖题刻,修晋地之灵根。疏浚惟勤,三晋黎民歌圣德;安澜普庆,一方保障赖汾神。及至大禹开山神斧动5,降龙伏虎物华新。既修太原于湍激,又通湘浦于岳阳。故有秦晋结泛舟之美谈6,秋风歌汉武之辞章7。莫叹诗经,汾沮清新赋玉8;当知太白,秋河晓布严霜9。情动遗山,为雁临汾垒石10;颐吟碧水,汾河晚渡增光11。
然则河伯寡仁,时有水殇。陆地行舟,联堞颓而垂柳折12;浊汾内溢,彤霞失而晚渡荒。箫鼓楼船今何在?劲槐古柏时怅望。叹古今之清浊,嘘山水之短长。是处可宽仁济世,何时以厚德安邦?
由是发扬帆之念,寻去浊之方。欣逢拨正,机遇更张。勤修水利,坝筑粮仓。须臾水库蓄玉液13,旦夕天河拥新妆。溪流汩汩,林海茫茫。万顷湿地,千亩莲塘。有泉水之清音,弥新弥久;透搏潮之豪气,愈远愈强。烁烁乎,经静乐临汾侯马;煌煌也,过太原灵石吕梁。何处河山展绿?几多楼阁呈祥?绝壁奔流,声比威风锣鼓;疏云影落,韵如梆子悠扬。
嗟夫!一河天然美景,千里风情画廊。超越时空,雍花疏影;汾河湿地,毓秀韬光。生命之源须有道14,自然之道是无常。胜地旅游,恰如诗境;繁荣经济,堪比苏杭。噫吁呼!添壮气,笑风霜。可是杏花村酒,还因老陈醋香?碧浪千层,都与历年仙客;巨毫一管,谁书今古征航?
注 释:
1[汾水]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境内东寨镇北楼子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此处竖立有‘汾源灵沼’石碑一尊,被视为汾河之正源。
2[汇洪河绿水之流,容龙子堆泉之供] 汾河支流众多,较大的如潇河、文峪河等,支流有洪河、乌马河等,其中还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大泉水,如晋祠泉、洪山泉、龙子祠泉、古堆泉等。 3[台骀] 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台骀治汾水的遗迹在宁武有象顶一品石(俗称奇石支锅),定河村等。
4[扪参差于分野] 化用金代《台骀祠》诗中“分野扪参次,山川奠禹先”的句子。
5[大禹开山]《尚书·禹贡》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述,“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6[秦晋结泛舟之美谈] 公元前 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已结成秦晋之好的秦国求援,秦穆公发动“泛舟之役”,运送粮食的船队经渭河、汾河直抵晋国的绛都。
7 [汉武之辞章]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8 [汾沮] 是《国风·魏风·汾沮洳》的简称,“汾”即指汾水。
9[秋河晓布严霜] 此句化用李白《太原早秋》诗中“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10[为雁临汾垒石] 典出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号遗山)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11[汾河晚渡] 汾河晚渡是称太原八景之一,出至明代诗人张颐的诗作《汾河晚渡》。
12[联堞颓而垂柳折] 指唐代并州长史崔神庆“跨水联堞”,修建了横跨汾河,连结东、西二城的中城。此后,宋代陈尧佐治理汾河时沿河环湖种植数万株柳树,并在堤上兴建了“彤霞阁”。所有这些乱世之中消失了。
13[水库蓄玉液] 指建成的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和13座中型水库。 14[生命之源] “汾河湿地”、“超越时空”、“生命之源”都是太原汾河景区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