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汾酒杯?山西赋”赋文学大赛 > 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山西赋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苏 俊 发布时间:2018/7/30 10:04:08

唐虞之本,华夏之根。太行为魄,黄河为魂。昔禹王之勋劳,千秋祀夏;至文公之英睿,五霸为尊。秦行晋制,唐振龙鳞。八陉夸形胜,千里望河汾。环如带,直如屏,极山川之体势;连陕冀,接内蒙,聚南北之风云。目极河东,辄回肠而荡气;心怀天下,每骋志而驰神也!
      于是,发思古之幽情,神游古国;怀希贤之愫志,心溯前朝。师拜蒲伊,启帝尧之圣德;臣推介子,继伯夷之高标。尚义程婴,抚孤心苦;全忠豫让,报主胆豪。文则荀蔺之伦,匡扶社稷;武则卫霍之辈,高卓旌旄。关圣雄风,大节存忠信仁义;高祖伟略,盛唐继炎黄舜尧。源远流长,望河流之浩荡;地灵人杰,仰山岳之岧峣也!
        尝闻表里山河,毓钟于此;古今都会,荟萃其中。河喷壶口之涛,崩云裂石;山挺太行之脊,拄地撑空。万峰朝五台,三千界铺成净土;四山居首席,百二寺振起宗风。云兴霞蔚,暮鼓晨钟。秀奇独擅,道释兼容。更有石窟云冈,名齐敦煌麦积;释迦宝相,世惊鬼斧神工。凌北岳,谒悬空,上九天而揽月;蹑长城,登雁塞,慨千古之争锋。至如武圣崇祠,洵海内之杰构;皇城相府,实天下之文宗。溯缓慢之流光,访平遥之故迹;赏堂皇之大院,寻晋商之遗踪。汾酒飘香,醉倒杏花十里;木塔擎笔,插穿云海千重。叹瑰宝之琳琅,心仪古建;仰人文之璀璨,梦绕璇宫。舒卷舆图,领山川之气象;激扬文字,拓天地之心胸也!
        至如民风民俗,至朴至纯;百艺百行,尽善尽美。夏令之行,延绵至于今日;庙会之兴,雍熙极乎斯世。旺火生于除夜,喜庆家家;粮仓添在新正,丰收岁岁。放烟火,跑旱船,欣看儿女闹升平;扭秧歌,骑竹马,奋舞狮龙祈福祉。至若威风锣鼓,挟雷霆震荡之声;晋剧蒲梆,集戏曲菁华之艺。木版镌春,窗花剪纸。金针绣红,炕围染紫。心灵手巧,聚智慧之源泉;土厚水深,孕文明之瑰丽。至若物产丰饶,甲于海甸;民众安康,乐乎桑梓。陈醋之芳鲜,客流涎于九域;晋米之甘香,民鼓腹于万里。此皆盛世之祯祥,群黎之乐喜也!
        古云居安思危,敢忘劫史;同袍御侮,肯负苍生。倭夷横海东来,鲸吞蚕食;烽火连天北望,鬼泣神惊。万众同仇,怀击楫之壮志;三师并进,奋系日之长绳。借山右之地形,立华北之支点;宣民族之大义,请抗战之长缨。太岳云飞兮吕梁日涌,太行旗矗兮雁门鼓鸣。箭坠天狼,献平型之大捷;枪挑落日,扬百团之威名。根据地之坚牢,民心筑就;八路军之义勇,山魄凝成。十四年荡寇驱倭,奏山河之绝唱;亿万众舍生忘死,垒血肉之长城。太行精神,与日月其终古;中华儿女,垂竹帛而长馨。革命先驱,高君宇首播火种;共和元帅,徐向前永耀辰星。唤醒民魂,试听龙吟世界;擘开恶浪,喜看鹏起沧溟也!
        洎乎改革潮来,三晋风云再起;英雄气在,百城鼓角方遒。踏月追星,看工农之跃马;乘风破浪,喜经济之飞舟。藉丰足之资源,八方引凤;振中兴之事业,万里乘虬。山水神奇,捧出旅游盛宴;交通畅达,献来商贸宏猷。美梦终圆,十九大春风浩浩;初心不忘,八千里征路悠悠。高歌试看今朝,抖我山西虎气;把酒还期明日,占他天下鳌头!诗曰:
唐虞故国作英游,三晋雄姿浩莫收。
山挺太行擎日起,波翻汾水拍天流。
高鸣鼓角同追梦,尽揽风光更上楼。
指点千年形胜地,郁葱佳气满金瓯!

注1:唐虞之本,唐虞指唐尧、虞舜。
注2:昔禹王之勋劳,禹王指大禹。
注3:至文公之英睿,文公指重耳。
注4:秦行晋制,指秦统一宇内后沿用晋国郡县制度。
注5:唐振龙鳞,指唐高祖起兵太原,故晋有“龙兴之地”称谓。
注6:连陕冀,接内蒙,聚南北之风云,南北指陕冀二省在山西之南,内蒙则在山西之北。
注7:目极河东,河东为山西古称。
注8:师拜蒲伊,启帝尧之圣德,指上古贤人蒲伊,曾任尧帝之师。
注9:臣推介子,继伯夷之高标,介子指晋文公贤臣介子推;伯夷为商代贤士,以高节名世。
注10:尚义程婴,抚孤心苦,程婴为晋国义士,救抚赵氏孤儿,终成大节。
注11:全忠豫让,报主胆豪,豫让为晋国义士,义报智伯,千古留名。
注12:文则荀蔺之伦,匡扶社稷,荀蔺指晋人战国时之荀子、蔺相如。
注13:武则卫霍之辈,高卓旌旄,卫霍指晋人汉代时之名将卫青、霍去病。
注14:尝闻表里山河,毓钟于此,指唐代柳宗元尝赞叹晋地为“表里河山"。
注15:四山居首席,百二寺振起宗风,四山居首席指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百二寺指五台山有佛寺一百二十余座,兹取其约数。
注16:更有石窟云冈,名齐敦煌麦积,指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齐名。
注17:凌北岳,谒悬空,上九天而揽月,指北岳恒山及悬空寺景区。
注18:蹑长城,登雁塞,慨千古之争锋,指长城山西段及雁门关景区。
注19:至如武圣崇祠,洵海内之杰构,指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为国内最大武庙。
注20:皇城相府,实天下之文宗,指陈廷敬故居,其族科甲至盛。
注21:溯缓慢之流光,访平遥之故迹,指平遥古城。
注22:赏堂皇之大院,寻晋商之遗踪,指乔家、王家等大院,皆晋商故居。
注23:汾酒飘香,醉倒杏花十里,指杏花村汾酒作坊。
注24:木塔擎笔,插穿云海千重,指应县木塔。
注25:夏令之行,延绵至于今日,指夏制时令。
注26:庙会之兴,雍熙极乎斯世,指山西庙会极盛,雍熙者,热闹也。
注27:旺火生于除夜,喜庆家家,指山西民俗,除夕夜生火,俗称生旺火。
注28:粮仓添在新正,丰收岁岁,指山西民俗正月廿五添仓节。
注29:放烟火,跑旱船,欣看儿女闹升平,指山西民俗。
注30:扭秧歌,骑竹马,奋舞狮龙祈福祉,指山西民俗。
注31:至若威风锣鼓,挟雷霆震荡之声,指山西威风锣鼓,相传起源于唐代李世民破刘武周之战。
注32:晋剧蒲梆,集戏曲菁华之艺,指山西大戏,蒲州梆子戏。
注33:木版镌春,窗花剪纸,指山西木版画和广灵窗花。
注34:金针绣红,炕围染紫,指山西刺绣和炕围画。
注35:陈醋之芳鲜,客流涎于九域,指太原陈醋。
注36:晋米之甘香,民鼓腹于万里,指晋祠大米。
注37:万众同仇,怀击楫之壮志,击楫用晋代祖逖击楫中流,志复河山典。
注38:三师并进,奋系日之长绳,三师指八路军三路主力挺进山西抗日。
注39:借山右之地形,立华北之支点,指八路军借山西地形,建立华北抗战之战略支点。
注40:宣民族之大义,请抗战之长缨,指八路军宣传民族一致抗战。
注41:太岳云飞兮吕梁日涌,太行旗矗兮雁门鼓鸣。指八路军借太岳、吕梁、太行之险峻抗击日寇。又,雁门鼓鸣指著名的雁门关伏击战。
注42:箭坠天狼,献平型之大捷,指平型关战役。
注43:枪挑落日,扬百团之威名,指百团大战。
注44:太行精神,与日月其终古。太行精神指山西军民不怕牺牲,勇敢抗击日寇的革命精神。
注45:革命先驱,高君宇首播火种,指高君宇最先于山西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注46:共和元帅,徐向前永耀辰星,指徐向前元帅为晋人,曾在山西领导抗日战争。
注47:英雄气在,百城鼓角方遒,百城指山西有县城一百余,玆取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