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汾酒杯?山西赋”赋文学大赛 > 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汾 酒 赋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任秀峰 发布时间:2018/7/30 10:19:59

水通汾河,山接吕梁。承先祖之血统,蒙太岳之气象。品太行三晋之厚醇,读黄土高原之豪放。汾水泱泱,孕千载之酒魁;杏花脉脉,育百代之巨匠。牧童遥指,旗猎猎乎诗之绝咏;独领千秋,技纯纯乎酒之宗酿。华夏之奇,品而甘冽;亘古之芬,饮而酣畅。万国博览之脱颖,名震宇寰而首获殊荣;国家名酒之桂冠,金牌每捧而无一落榜。人间流霞①,彰王者之风范;仙界美禄,赐苍生之福飨。

悠哉,汾酒!芳其名,仰基因优而艺之精;美其味,得神泉洌而承其力。水无瑕兮,犹存高远,花有容兮,甘作附比。溯夫一部活化石,记录华夏生生不息;千年神话史,述说酿酒屡屡奇异。觅酒源,争说杏花之逸闻②;寻醠美,起于远古之耒耜(lěi sì)③。八洞仙,醉酒以栽槐④;武成帝,荐酒而入史⑤。苏东坡赋诗曰初尝⑥,李太白醉校未成句⑦。洪武十迁,传酿技而播中华⑧;闯王济赈,挥毫墨而书胸臆⑨。孙中山举汾以明心,誓死推翻满清⑩;毛泽东以汾而待客,借指人间奇迹⑾。

壮哉,汾酒!杏花娇艳,入得朱门豪院;竹叶吐芳,进得陋舍乡间。皇室里,溢出金樽铜斝(jiǎ);农家屋,装满糙碗粗坛。春醉风和雨细,夏饮消暑驱炎,秋品心舒情爽,冬饮暖体散寒。更催出征战鼓,铿锵激越;熏书画棋琴,色彩斑斓。君不见,文人借酒,诗情万丈;武士举杯,浩气冲天。流放囚徒视为挚友,龙门学子以为红颜。宋公明浔阳题反诗,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逃了鸿门汉刘邦,瘦了海棠李易安。武二郎空拳毙猛虎,酒助其力;吴趼人杯酒知生死,晚清奇谈⑿。事以酒成,多少逸闻而鲜活成史籍珍料;文因酒美,无数佳作以催生创传世名篇。

阔哉,老汾酒!美哉,杏花村!酒业之硅谷,酒艺之中心。酒香八万里,酒诗千载吟。老白汾,玫瑰汾,时尚与浪漫而并举;杏花村,竹叶青,和谐与完美而共存。晋商驰骋天下,老汾如影相随。犹复泛舟运河之下上,奠基神州酒业之版图;驱车长江之南北,遍酿中华琼浆之国粹。茅台西凤泸州,源于汾族以续承;汉汾湘汾佳汾,假以汾名而显贵。汾酒乃白酒之祖庭,名副以其实,当之而无愧。嗟夫!
浩浩黄河兮,悠悠穹苍。汾之烈烈兮,名盛朗朗!
巍巍华夏兮,峨峨太行。汾之爽爽兮,名酿煌煌!

(全文861字,依中华新韵)

①王充《论衡》云:“(项)曼都曰: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后遂以“流霞”泛指美酒。

②在山西汾阳杏花村一带流传着杏花仙子酿酒的传说,于是杏花村成了汾酒的象征。

③醠,指酒;耒耜,指农具。耒耜的出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相对剩余,为酿酒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传说远古时有一次杏花村举办“花酒会”,惊动了八洞神仙。八仙驾起祥云飘落人间,在“花酒会”上他们酒高兴浓之际,按照吕洞宾之建议,每人在街上栽了一棵槐树。

⑤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

⑥清朝翁同书曾手书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前一句出自苏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后一句取自苏东坡《丰县朱陈村嫁娶图》。

⑦相传公元735年,李白来到杏花村,因酒后未能完成原已答应酒家的勘清校明“郭君碑”的事情,因此,爱面子的大诗人遗憾地也未能在杏花村留下一首诗。

⑧“洪武十迁”,并非确数,而是指明朝政府主导的半个世纪以上的从山西向外大规模移民。移民在新的环境中继续酿酒,促进和加快了汾酒技术在全国各地的传播。

⑨公元1644年元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率主力渡过黄河到了山西,杏花村人以杏花村美酒款待闯王,并向其叙说汾酒的历史和当下统治者横征暴敛,致使许多酒坊倒闭的困境。闯王听后下令拿出钱粮赈济乡亲。许多贫苦农民还把自己的儿女送来参加义军,闯王被百姓拥戴义军的精神所感动,拿来笔墨纸砚,倚马立书“尽善尽美”四个大字,表达了“乡民尽善,汾酒尽美”之意。

⑩1905年6月,黄兴等人在东京凤乐园为孙中山先生洗尘。特意点了孙先生最喜欢喝的杏花村汾酒。席间,孙中山高举汾酒慷慨激昂:“今天我们用祖国的名酒共同举杯,誓死推翻满清腐朽帝制,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奋斗不息。”⑾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曾两次用汾酒招待前苏联外交部长米高扬,醇香绵甜的汾酒深得米高扬喜欢并痛饮。第二次宴请时,毛泽东说:“就像这醇厚的美酒一样,我们的人民可以创造出任何人间奇迹!”⑿吴趼人,晚晴小说家,《二十年目睹之现状》作者,其晚年嗜酒成癖。一日他对朋友说“吾殆将死乎?吾向饮汾酒,淡淡有味,今晨饮,顿觉棘喉刺舌,何也?吾禄不永矣。”果然,时隔不久,他便仙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