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汾酒杯?山西赋”赋文学大赛 > 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汾水赋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金澜 发布时间:2018/7/30 10:29:05

兀兀管涔,悠悠汾水(1)。源生灵沼,滋三晋之根;流汇黄河,润文明之始(2)。夫其携百川,经六市(3)。万顷绵延,四时旖旎。贯穿南北,音浩荡而蕴风雷;纵渡古今,势雄浑则闻遐迩(4)。

夫灵沼之渊,首成天池(5)。但见簌簌清汾衔于龙口,汤汤悬瀑挂于层岩。峻岭之巅,池如嵌玉;晴空照影,云不染蓝。水至清,而锦鳞不避;波益远,则霞彩尽淹(6)。是以远观星下界,近赏月临凡(7)。韵致天成,无需渲染;清幽自守,不倨观瞻。回眸,林海森森因九山叠嶂;举目,亭台隐隐于细柳垂帘(8)。且将几许思情托远舸,千般乱绪付流岚。惜也,步纵千程,难临其些许;憾哉,影虽百摄,只记之二三。

水至太原,形诸湿地,以生态闻于世者也(9)。观夫客亭迎,芳草渡。花树错落,引虫鸟和鸣;水植铺陈,供鸭鱼偕趣。婆娑芦苇,安万类栖息;扣访农耕,聆远古低诉。更兼九曲阵,妙哉童话之宫;金沙滩,恍然异乡之处。绵延灵动如碧水成涟,古朴苍凉若杏花听雨。是则张扬个性,绽于晋地之奇;统领风骚,醉乎游人之步。(10

昔传穆公济秦,始开汾河之运;武帝闻喜,得赋霸主之怀(11)。既而跨水联堞于唐盛,落霞织柳于宋来(12)。于是堤边带翠,溪上无埃。客同游,兰舸曾留陆宣句;情相许,雁丘犹记好问才(13)。汾河晚渡,诗也;箫鼓今闻,韵哉(14)。

洎国建政通,愈焕新颜。诚乃晋人本色,唯在争先;志士精神,重于实干。若夫三堤竣,事农耕以丰源;众库成,安黎庶以沛电(15)。桥梁鳞次,见证时迁;楼宇相望,欣谈世变(16)。璨璨兮炫彩霓虹,粼粼乎流金彩练。天青汾水,馈万千福祉以育民;地厚山西,许一缕清新可为伴。嗟夫,唯当倾浓墨以记其恢宏,蘸豪情以绘其灿烂。

作品说明:全文依词林正韵,共687字。

注释:

1)汾河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麓。

2)汾河源头竖立有‘汾源灵沼’石碑一尊;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

3)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其干流自源头到入黄口,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00余条。

4“风雷”形容水流声音大。相传汾源出水处山如空瓮,地下暗河波浪搏击,声如雷鸣,故依山脊而建的寺被命名为雷鸣寺。

5)天池位于管涔山麓,地处汾水源头附近,属高山群湖。

6)指“天池锦鳞”、“天池霞映”景点。

7)天池群湖有大小天然湖泊15个,远看如群星拱月。

8)指汾河四周九山汇聚,林海茫茫。

9)指汾河湿地公园,集自然、生态、野趣为一体,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10)本段描写内容为汾河湿地公园的“迎客亭”、“芳草渡广场”、“芦苇荡”、“汾河人家”、“九曲阵”、“金沙滩”、“碧水涟”、“杏花听雨”景点。

11)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公元前 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已结成秦晋之好的秦国求援,秦穆公发动“泛舟之役”,运送粮食的船队经渭河、汾河,直抵晋国的绛都。此为汾河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

另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在去汾阳途中,接到南征将士的捷报,遂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季,汉武帝泛舟汾河,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12)唐代武则天年间,并州长史崔神庆“跨水联堞”,修建了横跨汾河、连结东西二城的中城。

至宋代天圣年间,并州知州陈尧佐在太原修筑 “陈公堤”,沿河环湖种植数万株柳树,并在堤上兴建了“彤霞阁”,统称 “柳溪”。

13)指元代诗人陆宣的《游汾河》和元好问的《雁丘辞》。

14)指明代诗人张颐的《汾河晚渡》。

15“三堤”指汾河灌区的一坝(太原市上兰村)、二坝(清徐县长头村)和三坝(平遥县南良村)三个引水工程,“众库”指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和13座中型水库。

16)指汾河桥梁密集,目前共18座。